首页器材频道评测 > 松下全画幅S1R上手体验 下 对焦·画质篇

松下全画幅S1R上手体验 下 对焦·画质篇

色影无忌
捷尔任斯基
捷尔任斯基
2019-03-01

这一篇内容是关于松下全画幅无反S1R的实际体验

包括对焦、画质以及Lumix S 24-105mm F4镜头以及Lumix S 50mm F1.4镜头的感受

机身外观以及操作解析,请回顾上篇:松下全画幅无反旗舰 S1R上手体验 上(外观·操控篇)

对焦和画质关系到S1R的定位

        上一篇主要是解析了S1R的外观和操控风格,这篇内容则是编辑实际的使用感受,主要包括机身的对焦性能以及画质表现。

        S1R的定位是很高的,作用未来潜能很大的L卡口,镜头方面尤其独特的优势,现阶段和未来都会有非常充沛的高素质镜头群可供选择,因此机身整体性能的发挥就非常重要了。

        首先就是机身的对焦性能,作为松下当前旗舰全画幅无反,S1R搭载的是反差对焦系统,能否和其他无反旗舰机型的混合对焦机型有一战之地,是否充分的可用、充分的可靠是我最为关心的事情。

从M 4/3到全画幅,市场更旷阔,竞争更激烈

        其次就是机身的画质表现,虽然我很期待S1R的宽容度可以刷下高分,但是目前还不支持S1R的RAW格式解析,因此只能对S1R的细节呈现能力报以期待,在4000万像素+这一级别,目前有3款机身,分别是索尼A7RM3、尼康Z7以及松下S1R,那么同为高像素机身,是否能在激烈的高像素比拼中显露优势和特色,也是S1R能否在无反大战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条件。

        如果对焦和画质表现做到了不逊于索尼A7R3、尼康Z7或还有胜出的地方,那么S1R起码可以说松下推出了一台成熟的无反旗舰机型,实力足以去染指传统数码相机御三家的势力范围,在市场趋冷的情况下,攫取更大的用户群体。

详细参数

高刷新率的反差对焦表现

        松下M 4/3无反的高刷新率反差对焦,带来了非常好的对焦反馈,对焦感受的表现是完全合格的。不过采用了全画幅CMOS之后,更大的传感器面积,更高的像素,会不会为传感器以及ISP带来更多的负担,以至于纯反差对焦的迅捷性和灵敏性下降,是我使用前的疑问之一。

        根据官方资料,S1以及S1R的刷新率都达到了480Ghz,这部分和M 4/3时代的是相同的。其实在使用S1R前我是很好奇全画幅CMOS上能否做到这么高的刷新率来支持高速对焦,不过到手之后发现S1R的对焦体验还不错。

        实际的使用时,广域对焦,或者说在拍摄主体面积较大的建筑、风景来说,S1R的对焦反馈是非常迅捷的,合焦行程的感受一闪而过,机身就提升完成了合焦。不论是自动区域还是自主选择对焦点,还是单点对焦,S1R的合焦反应都可以说得上快速。

        不过,如果选择精细对焦则会牺牲时间完成更细致的对焦,在对焦时会放大对焦区域,自动进行精细的对焦操作,即便是主体非常小,S1R都可以准确的完成合焦,这点是松下机身的一个特色,搭配大光圈镜头时,是个很有用的设计。

支持智能识别对焦

        智能识别对焦是现在数码相机上逐渐智能化的一个功能进化,对场景以及主体进行智能识别,完成对焦、追焦。例如奥林巴斯E-M1X加入了针对汽车、摩托车、火车的智能识别对焦,将焦点锁定在驾驶员以及驾驶室的位置。

        S1R的对焦系统目前支持的智能识别包括人的躯体、面部、眼睛,以及动物的躯体、面部、眼睛,也就是说拍摄人像、猫狗宠物时,都可以选择这一功能。

前景有雪花的情况下,对焦系统还是很灵敏的捕捉到了人体、人脸,不过这个距离没有触发人眼识别

        实际体验,S1R的对焦识别灵敏度还算高,尤其是人的躯体以及动物的躯体,即便是主体较小,距离稍远,识别也较为灵敏准确。不过当选择S1R的智能识别对焦并且开启全部识别项目下,是无法调整对焦识别优先级的,并且如果出现多个对焦识别框,摄影师可以通过触屏或者对焦拨杆来调整选择自己想要的主体。我更希望后期可以更新成为通过对焦拨杆直接选择识别框,而不是移动对焦点进入识别区域。

        目前这版本的固件,对于人眼的识别表现也不错,灵敏度和追焦效果都很好,不过根据我的主观感受,白天或者说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要稳定一些,晚上人眼识别的触发、捕捉要稍弱一些。

        在拍摄人像时,我大部分情况都开启了智能识别对焦,因为搭配了50mm F1.4镜头,全开光圈下依靠固定焦点还是有对到鼻子上、眉毛上的可能,而且在拍摄人像时,姿态位置经常变化,虽然对焦拨杆也算好用,但是最小尺寸的对焦点调整起来还是有些费劲,有时候要牺牲构图。

        因为如果选用对焦点尺寸大,有时候可能对准眼睛,但是合焦区域未必会在瞳孔上,因此必须选择最小尺寸或者精细对焦点,这样一来推动对焦杆移动焦点的操作就会先的行程很长,而且有时候会不小心过量操作,而智能识别对焦最重要的就是解放了对焦选取,可以先确定构图,然后靠相机自身的智能识别完成对焦,这点很省事儿。

4700万画质细节表现出色 

        这台无低通滤镜的4700万像素机身,从参数上基本上可以预料它的画质表现,虽然目前还无法解开它的RAW,但就细节呈现能力来说,自然是无反中的第一梯队。由于无反化成为主流,同质化或者内部同质化是全画幅无反难以避免的问题,大部分性能都依托CMOS实现,因此很难通过其他方面来区分用途以及定位,除非狠狠一刀的给低端机进行阉割,不然高像素版本和低像素版本不会有太多的性能差异。

        S1R和S1的区别就在于此,最大的区别首先就是一个是高像素版本,一个是标准主流像素版本,由于没有采用视频超采样,因此低像素版本拍摄视频剪裁会更少,相应的拍摄视频时功耗、数据计算可能也会更少(这部分纯属推测),因此松下为S1开放了密钥解锁4K/60P 4:2:2 10bit录制以及Log功能,而S1R则主要偏向静态摄影,最高支持4K/60P 4:2:0 8bit的录制。

        高像素的优势在于可以将高素质镜头的光学优势尽可能的发挥出来,尤其是没有低通滤镜干扰,高像素机身搭配无反时代的高锐度、高反差镜头,可以获得比单反时代更高解析力的照片。

        4730万像素的传感器,也为后期二次剪裁留下了非常大的余地,即便是剪裁幅度很大,依旧可以获得足够清晰的高素质照片。

在2K分辨率的屏幕上看,上面剪裁过后的照片和其他未剪裁的照片在没有100%放大的情况下基本难辨区别,宛如全像素输出。

        建筑拍摄可谓是最好呈现的方式,古建筑丰富的细节在S1R高像素机身纪录下,有着刷新视觉感官的冲击力,这点是Z7和A7RM3上让我没有感觉到的,其中一方面是松下L口镜头光学素质是极为优秀,另一方面是上一篇提到的高分辨率EVF以及高分辨率LCD的帮助。

套机镜头也是很能打的:Lumix S 24-105mm F4 Micro O.I.S

        顺便提一下,S1R我拿到的两支镜头分别是24-105mm F4以及50mm F1.4,建筑部分大部分采用24-105这支镜头。从JPG成片来看,这支镜头的素质很不错,主观感受要比佳能RF 24 105的反差要高一些,整体的反差锐度表现和索尼24 105G相比,主观感受要好一些,当然这里也有S1R机身发挥出色的因素。

        长焦端全开光圈就非常锐利,收缩光圈画质提升的并不是特别明显,也就是说全开光圈就属于完全可用甚至进入了最佳画质区间。

        这支镜头的合焦速度也很迅速,搭配机身全反差对焦在故宫拍摄建筑,并不会让你反应过来,这台机器仅有反差对焦,合焦速度和其他主流无反并没有区别——虽然其他机型具备反差相位混合对焦。

        这支镜头具备O.I.S镜头防抖,和机身5轴防抖的S1R搭配,理论上可以实现6挡的双IS防抖效果,这是松下一贯的黑科技性能,在M 4/3时代就已经成熟。

        唯一让人觉得是缺点的就是这支镜头的焦外,洋葱圈和二线性都较为明显。

无反不断刷新定焦标头的极限:Lumix S Pro 50mm F1.4 

 

        这是一支刷新了无反定焦标准镜头极限的产品,一方面是其全开极佳的画质,另一方面是因为大量奢侈豪华的特殊镜片为其带来的重量。

        先不提重量,画质方面真的是无可指摘,全开锐利,由于S1R没有低通滤镜,因此主观感受全开锐度明显高于佳能RF 50mm F1.2L USM,那支镜头已经给了我很大的惊喜,这支镜头则用全开几乎无缺点的光学素质让我倾倒。

100%放大后的画面,焦内极其锐利细腻

 

        这支镜头我很少用小光圈,因为全开光圈画质没有什么缺点,色散、像差控制都非常优秀,拍人像和猫时,唯有全开才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合焦点准确的落在眼睛上,睫毛、瞳孔的细节都纤毫毕现。

全开光圈下,高反差和高锐度的画面呈现让人觉得非常舒服,不由自主的想做一个100%放大数毛党

 

        这支镜头除了全开让人很满意之外,焦外也很棒,一方面F1.4的大光圈天然的营造出了足够的浅景深效果,另一方面这支镜头的焦外反差还算柔和,虽然主观上我觉得RF 50mm F1.2L USM的焦外更细腻,层次更好,不过松下这支Lumix S Pro 50mm F1.4的焦外我一样非常喜欢。

        细碎的焦外虚化光斑并不杂乱,二线性也几乎没有出现,焦外反差的层次也不会让人觉得很硬和层层套叠,总体呈现了较为柔和的焦外风格。

点光源光斑

        因此,时间并不算太长的体验,让我对这支镜头的光学素质极为满意,不过相应的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无反标准镜头的50/1.4,带来了955g的重量,搭配着1016g的机身,让你清晰的感受到携带2kg设备的重量是很沉重的,在拍摄人像时明显感觉到手腕吃力不少,这让人有点无可奈何。 

总结 成熟的高像素机型

        对焦方面松下的AF-S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料,基本上实现了和M 4/3机型相同甚至更快的合焦感受,轻柔的快门很快就触发了对焦、合焦、拍照的行程,使用起来快门时滞也很小,让你觉得这台相机虽然重量不轻,但拍起来还算轻盈。

        而画质方面作为搭载了4000万像素+的产品,细节呈现能力和索尼A7R3以及尼康Z7不相上下,并且在我主观看来是这三台中表现最好的。一方面机身的高像素和无低通滤镜为高画质贡献了不少,另一方面松下现在提供的几支Lumix S系列镜头素质都非常好,组合起来给人呈现的观感是非常好的。

        另一方面虽然没有在对焦方面详细展开说明,不过AF-C+连拍并不能说是目前无反中最顶级的性能,虽然在没有按下快门时追焦框和人脸识别的跟踪都非常牢靠,但是一旦进入连拍,还是会影响追踪的效率,后期的固件更新通过算法进行提升的空间很大。当然,一台4730万有效像素的高像素机身,在连拍方面的确不占优势,高像素庞大的数据量对于连拍和追焦的复合计算负担还是有些重。

        就我来说,S1R的对焦体验在拍摄人像、风景、建筑、景物时都是较为可靠和迅捷的,因此我用起来觉得对焦系统其实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料,更好的AF-C和连拍交给低像素高速机更合适。

        前后体验了一周多的松下S1R,从操控到对焦、画质,给我的感觉是这台机身属于较为成熟的全画幅无反机型,在操控表现、对焦画质呈现上,都是一台已经完全可用的专业机型。

        Lumix S1R作为一台静态画质表现不错的机身,前面提到的风光、建筑、静物、人像拍摄都很适合,虽然松下L卡口的生态还未完美呈现,但是我还是很推荐这套系统的,目前机身方面可能稍重的体积是一个问题,如果你愿意用体积来换取优秀的镜头系统和机身画质表现,那么S1R还是很香的。

        还有许多人关心的S1R的视频功能,编辑使用S1R拍摄了一个小短片,来充分的体验这台高像素机身的视频性能,关于视频性能的介绍和解析,请期待下篇。

4700万(4)
上手(4)
体验(110)
像素(107)
全画幅(1826)
器材(143)
实测(4)
对焦(81)
松下(1524)
画质(134)
评测(363)
高像素(1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