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评测 > 新F1.8军团排头兵 尼康Z 35mm f/1.8S评测

新F1.8军团排头兵 尼康Z 35mm f/1.8S评测

色影无忌
梁爽
梁爽
2018-09-18

  今年8月尼康为了配合Z卡口全幅微单推出了三款S系列尼克尔镜头,分别是标准变焦Z 24-70mm f/4 S、广角定焦Z 35mm f/1.8 S和标准定焦Z 50mm f/1.8 S。本文主角正是Z 35mm f/1.8 S。

  尼克尔Z镜头是针对Z卡口55mm内径、16mm短法兰距特点全新设计的。官方称力求镜头在拍摄静止图像和录制视频时均能达到良好的分辨率,并且搭载补偿对焦呼吸效应(调焦时视角偏移)、安静操作、平滑的曝光控制、控制环等有助于视频录制的功能。

  而Z 35mm f/1.8 S隶属的S系列,尼康将其作为光学性能上遵循的新基准,重新界定尼康的设计原则和品质控制。与Z镜头发展线路图上f/1.2、f/0.95定焦相比,尼康试图打造高品质的f1.8军团,兼顾光学素质和体积。回到产品本身,“35mm f/1.8”的规格比较常见,F卡口中原厂有一支AF-S 35mm f/1.8G ED、副厂则有腾龙SP 35mm F/1.8 Di VC USD,都是当下高素质“35mm f/1.8”单反镜头的代表。那么Z 35mm f/1.8 S与它们相比纸面规格又如何?

规格对比(点击查看大图)

AF-S 35mm f/1.8G ED、Z 35mm f/1.8 S、SP 35mm F/1.8 Di VC USD光学结构对比

  从规格上看,正如尼康所说的“光学性能新基准”,Z 35mm f/1.8 S用料上非常豪华,与腾龙SP 35mm F/1.8 Di VC USD相比也毫不逊色,明显好于同门AF-S 35mm f/1.8G ED。Z 35mm f/1.8 S应用3枚非球面镜片,修正各类像差,官方称即使全开光圈画面边缘也能有较好的清晰度,同时有效减少彗差,拍摄夜景时获得良好的点光源还原,此外2枚低色散(ED)镜片也起到了减少色差的重要作用。当然豪华配置也让Z 35mm f/1.8 S块头涨了不少,体积和重量介于同门单反头和腾龙之间。

  在实测之前我们先看一下纸面实力,小编对比了AF-S 35mm f/1.8G ED、Z 35mm f/1.8 S、SP 35mm F/1.8 Di VC USD三款镜头官方MTF曲线:

AF-S 35mm f/1.8G ED、Z 35mm f/1.8 S、SP 35mm F/1.8 Di VC USD的MTF对比

  从MTF曲线来看Z 35mm f/1.8 S非常强悍,其实AF-S 35mm f/1.8G ED和SP 35mm F/1.8 Di VC USD中心已经不错了,但Z 35mm f/1.8 S还要更强一点;再看边缘AF-S 35mm f/1.8G ED可谓一落千丈迅速下滑,而腾龙虽然还可以,但还是逊于Z 35mm f/1.8 S。经过一番纸面比较,我们不难发现Z 35mm f/1.8 S几乎做到了“35mm f/1.8”规格中最强纸面性能,至于实际如何参看后文实拍表现。

 

相关评测:

尼康Z 24-70mm f/4S评测

尼康Z7微单相机详细评测


外观及细节

Z 35mm f/1.8 S

  Z35mm f/1.8 S的外观设计与以往尼康G头、E头大不相同,没有显眼的金色铭牌,通体黑色显得很是低调,其设计风格与适马ART、索尼E等镜头相近,当然尼康也有自己的特点,对焦环采用金属条棱,在对焦环两侧的部分采用与单反机身类似皱褶涂层,再到镜头后端又采用细磨砂面,这使得后端部分要比前中段更加“光亮”。

  这款镜头侧面有“NIKKOR S”标识,意味着它隶属于S系列镜头,尼康称该系列镜头在光学性能上遵循了新基准,重新界定尼康的设计原则和品质控制。

纳米结晶涂层

对焦环

  整个镜头手感、做工与“f/1.8G”定焦,外壳除了对焦环部分多为塑料材质,整体质感还可以,对焦环阻尼比较顺滑。由于对焦环采用金属材质,相比橡胶材质,虽然在质感上更好,但存在磕碰掉漆(露白)、冬天手感偏凉的问题。

M/A对焦模式

  镜头侧面设有M-A两档对焦设置。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可以通过相机的菜单对控制环(对焦环)进行设置,被设置后的控制环可以实现对于对焦(M/A)、或者光圈或者曝光补偿中的一个进行调整的功能。当选择手动对焦模式时,也可用作对焦环。

  Z系列相机的多重对焦系统是一种自动对焦驱动系统,有助于提高光学性能。通过与镜身内自动对焦驱动装置的结合,来准确控制镜头对焦组的位置。通过减少像差,在包括近距离在内的整个拍摄范围内,可提供良好的成像性能。通过采用大功率步进马达实现安静准确的自动对焦控制。

产地为中国

卡口

  镜头卡口部分,Z卡口采用全电子设计,11个触点实现镜头和相机高速的信息传输。那么Z卡口自然与E镜头一样没有光圈连动杆。这种电磁光圈镜头镜筒内配备带驱动装置的光圈叶片元件,通过来自机身的电子信号控制光圈,这样设计即使在高速连拍期间也能实现更稳定的自动曝光控制。

镜头密封设计


成像测试:

 

  下面我们看一下Z 35mm f/1.8 S的实拍效果:编辑测试使用尼康Z7作为机身。拍摄使用RAW、AWB设置、ISO 100。


一,镜头锐度

  为了测试这款镜头的解析力,我们采用中近距(2米内)拍摄地图的方法,该拍摄距离常被一般用户用于拍摄环境人像。同时我们用FTZ转接AF-S 35mm f/1.8G ED作为对比,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该转接环,不能将快装板与机身相连,快装板与转接环的脚架接口部分冲突,因此只能将快装板与转接环连接。(由于转接和镜头本身通光量问题,两者同曝光参数画面亮度不同):

中心边缘锐度测试截取位置

左:AF-S 35mm f/1.8G ED  右:Z 35mm f/1.8 S

F1.8(点击查看大图)

F2.2(点击查看大图)

F2.8(点击查看大图)

F4.0(点击查看大图)

F5.6(点击查看大图)

F8.0(点击查看大图)

F11(点击查看大图)

F16(点击查看大图)

  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F1.8全开光圈下,Z 35mm f/1.8 S中心锐度非常出色,反差也很好,相比之下AF-S 35mm f/1.8G ED全开中心区域犹如罩着一层薄纱,两者差距一目了然;光圈收到F2.2时,两者中心锐度都进一步提升,但仍能明显看出Z 35mm f/1.8 S更为锐利;F2.8时两者中心锐度都不错,但稍微仔细查看,Z 35mm f/1.8 S仍有一些优势;F4-F8两款镜头锐度都非常出色,表现很接近,Z 35mm f/1.8 S的反差稍好一点;光圈收到F11时,锐度开始轻微下降,而到F16时受到衍射影响画面比较肉,但还能接受。


左:AF-S 35mm f/1.8G ED  右:Z 35mm f/1.8 S

F1.8(点击查看大图)

F2.2(点击查看大图)

F2.8(点击查看大图)

F4.0(点击查看大图)

F5.6(点击查看大图)

F8.0(点击查看大图)

F11(点击查看大图)

F16(点击查看大图)

  再看边缘成像,F1.8全开光圈下,两者均比中心锐度有所下降,但Z 35mm f/1.8 S的优势非常明显;光圈收到F2.2时,两者边缘锐度稍有提升,Z 35mm f/1.8 S依然保持明显优势;F2.8时两者边缘锐度开始接近,Z 35mm f/1.8 S稍有优势;F4-F8两款镜头边缘锐度都非常出色,表现很接近,Z 35mm f/1.8 S的反差稍好一点;光圈收到F11时,锐度开始轻微下降,而到F16时受到衍射影响画面有点肉。


二.畸变及暗角

1.畸变

  畸变是五种基本像差之一,不影响镜头成像精细度。在摄影中,一般广角镜头容易产生桶形畸变。长焦镜头容易产生枕形畸变。畸变与物像点离光轴的垂直高度的立方成正比,因此,物像四角的畸变比物像的四边的畸变程度大。我们本次测试的镜头焦距为35mm,这种广角镜头易出现桶形畸变。


左:AF-S 35mm f/1.8G ED  右:Z 35mm f/1.8 S

 

畸变控制测试(点击查看大图)

  从实拍来看两款35mm镜头都存在肉眼可见的桶形畸变。两者变形程度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

2.暗角

  “失光”俗称是暗角,指对着亮度均匀景物,画面四角有变暗的现象,暗角对于任何镜头都不可避免。一般来说前组镜采用了大口径镜片,确保充足进光量,可以起到减轻作用。

左:AF-S 35mm f/1.8G ED  右:Z 35mm f/1.8 S

 

F1.8暗角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F2.0暗角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F2.2暗角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F2.5暗角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F2.8暗角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从暗角测试来看,与此前锐度测试一样,都按Z镜头曝光参数,转接单反镜头画面会更亮一些,这会对暗角的直观感受造成一点影响。全开下两款镜头存在一定的暗角,两者暗角程度处于同一水平;当光圈收到F2.2后明显改善,而到F2.8时暗角已经可以忽略。两款镜头的暗角表现比较接近。


三.紫边表现

  我们用AF-S 35mm f/1.8G ED和Z 35mm f/1.8 S中心偏右部分拍摄窗帘缝隙的珠链,由于珠链处在大光比部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珠链边缘、墙壁边缘、窗户框边缘,来判断色散程度。

左:AF-S 35mm f/1.8G ED  右:Z 35mm f/1.8 S

F1.8紫边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F2.0紫边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F2.2紫边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F2.5紫边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F2.8紫边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两款镜头F1.8全开光圈都存在紫边,注意窗帘和窗户框边缘,Z 35mm f/1.8 S明显要比AF-S 35mm f/1.8G ED轻;当光圈收缩到F2.0,两者紫边减轻很有限,依然Z 35mm f/1.8 S表现更好;直到F2.8时AF-S 35mm f/1.8G ED紫边仍然可见,Z 35mm f/1.8 S则可以忽略紫边。我们可以看到AF-S 35mm f/1.8G ED拥有1片ED镜片,而Z 35mm f/1.8 S则是两片ED镜片,虽然不能单纯比较特殊镜片数量,但从实际效果上来看,显然Z 35mm f/1.8 S在设计和用料上更加出色。


四.焦外效果

第一组

左:AF-S 35mm f/1.8G ED  右:Z 35mm f/1.8 S

 
F1.8中距离虚化效果

F1.8焦外虚化(点击查看大图)

  第一组我们选择拍摄纵深篱笆栅栏。从实拍来看,F1.8最大光圈下无限远光斑比较圆,两款镜头光斑都不算很柔和,相比之下Z 35mm f/1.8 S画面色调偏暖,光斑重叠的边缘要柔一点。在画面中央偏右的光斑区域下Z 35mm f/1.8 S“融合”的更好一点。

第二组 

焦外光斑测试截取位置

左:AF-S 35mm f/1.8G ED  右:Z 35mm f/1.8 S

中心光斑(点击查看大图)

边缘光斑(点击查看大图)

  小编最近距离合焦,远端路灯光形成光斑,该两款镜头在中心区域的光斑比较圆,而在边缘由于口径蚀的原因,形成橄榄形光斑,可能由于口径限制橄榄形光斑稍远离中心区域就开始出现。值得注意的AF-S 35mm f/1.8G ED采用1片非球面镜片,而Z 35mm f/1.8 S应用了3片非球面镜片,这使得Z 35mm f/1.8 S“洋葱圈”要更为明显一些,但并不严重,视觉感官上并无影响。AF-S 35mm f/1.8G ED的光斑则出现气泡,小图会看到光斑中有一些黑点。

五.抗眩光表现


左:AF-S 35mm f/1.8G ED  右:Z 35mm f/1.8 S

 

 

F1.8抗眩光效果(点击查看大图)

 

F8抗眩光效果(点击查看大图)

  对于广角来说画面中容易将太阳等光源纳入其中,纳米结晶涂层控制鬼影和眩光的重要性非常突出。为了验证实际效果,我们拍摄暗室中的手机手电筒光芒,从实拍来看两款镜头全开光圈并无明显眩光和鬼影,当光圈收至F8时Z 35mm f/1.8 S的星芒更漂亮,但在右下角出现了鬼影,AF-S 35mm f/1.8G ED右下角只有一些星点,但在高光部分有明显杂光干扰,这也导致星芒并不好看。总的来说,Z 35mm f/1.8 S的纳米结晶涂层在全开光圈和高光抑制上有一定作用,如果缩小光圈逆光拍摄还要带上遮光罩减少杂光影响。


六.彗差与星芒


1.彗差

  提到点光源还原,就不得不提到“彗差”,光轴外的某一物点向镜头发出一束平行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在像平面上会形成不对称的弥散光斑,这种弥散光斑的形状呈彗星形,即由中心到边缘拖着一个由粗到细的尾巴,其首端明亮、清晰,尾端宽大、暗淡、模糊。这种轴外光束引起的像差称为彗差。

  简单来说夜景等图片中点光源的边缘变形,就像鸟儿展翅般发散出一片光芒,不能形成点图像的一种现象。尼康称这款35mm镜头在最大光圈处提供点图像还原能力,可见是做过重点优化。下面我们用AF-S 35mm f/1.8G ED和Z 35mm f/1.8 S全开光圈(F1.8)、ISO100、AWB拍摄远处的路灯。

 

彗差测试截取位置

左:AF-S 35mm f/1.8G ED  右:Z 35mm f/1.8 S


彗差测试局部(点击放大)

  从实拍来看,Z 35mm f/1.8 S边缘的点光源得到很准确的还原,而AF-S 35mm f/1.8G ED如同反面教材,光斑变形如同鸟儿展翅一般,并且有明显紫边。整体来看,新的Z 35mm f/1.8 S的彗差修正明显好于以往单反镜头。

2.星芒

  星芒效果,属于光线绕射的特殊现象,一般导因于镜头光圈缩的太小。星芒的形状对称与否,完全取决于镜头的光圈叶片形状,而芒数的多寡则取决于叶片的片数。奇数片的镜头出来的光芒数是叶片数的两倍,也就是说光芒会向两个方向延伸,比如叶片数为9,光芒数就为18。而偶数光圈片的镜头出来的光芒数和叶片数相等,有一个方向延伸的光芒和相对的重合了。我们下面用两款35mm镜头F11的小光圈,拍摄远处路灯:

 

星芒测试截取位置

左:AF-S 35mm f/1.8G ED  右:Z 35mm f/1.8 S

星芒测试局部(点击放大)

  从实拍来看,Z 35mm f/1.8 S可以拍出光芒效果,每条光线都由粗变细非常锐利。由于镜头均采用9叶片圆形光圈,可拍出18条光芒。而AF-S 35mm f/1.8G ED是7叶片圆形光圈,形成14条光芒,但这些光斑有杂光干扰且由细变粗放射,形态上Z 35mm f/1.8 S更加漂亮。

实拍样片:

  那么Z 35mm f/1.8 S实拍效果又如何呢?点击下面组图可以进入“样张赏析”浏览实拍样张。机身为尼康Z7,JPG(L)、AWB、关闭暗角控制\自动失真控制,图片,仅缩小至1200宽,保留EXIF信息。

点击进入样张赏析浏览更多样张


评测总结

 

  通过前文各种对比不难看出, Z 35mm f/1.8 S无论是定位还是素质都明显在AF-S 35mm f/1.8G ED之上,要吹毛求疵,也只是在色散控制和抗眩光还没达到顶级水准。如果作为一款挂机定焦镜头,这款镜头无论是成像素质还是体积重量,都是Z系列微单相机的绝佳搭配,

  Z 35mm f/1.8 S首发出现,说明尼康对市场和竞争对手有一定研究,索尼全幅微单推出几年来,不知是顾忌RX1系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始终不推出35mm f/1.8规格的镜头。这让索尼用户要么买35 mm f/2.8(f/2)要么上35 mm f/1.4,尼康此举也算有针对性。此次首发镜头中包括 Z 35mm f/1.8 S、 Z 50mm f/1.8 S两款f/1.8定焦。我们不难看出尼康在F卡口上打造“1.8G军团”获得了良好口碑,如今在Z卡口上采用f/1.8、f/1.2高低搭配双线策略。由于没有f/1.4这档,Z卡口的f/1.8的定位明显要高于单反“1.8G军团”。

  从多方面考量,尼康此举有利有弊,f/1.8定焦其实是目前微单系统体积和素质的平衡点,一些不喜欢“头大身子小”的用户非常希望f/1.8定焦的素质尽量好,尼康S系列f/1.8定焦正是满足这类用户。然而Z卡口f/1.8定位提高,势必带来两个弊端,那就是体积增大和价格攀升,如果说前者只要不大得离谱大家还可以接受的话,那么后者才是尼康面临的问题,购买f/1.8定焦的用户更看重性价比。如今Z 35mm f/1.8 S国内定价高达6880元,未来还是希望实际售价有所下调,5500以内小编觉得更容易让用户接受。
 

35mm(222)
F1.8军团(2)
尼康(4543)
广角(2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