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评测 > F2.8广变王者 佳能EF16-35/2.8L III USM评测

F2.8广变王者 佳能EF16-35/2.8L III USM评测

色影无忌
梁爽
梁爽
2016-10-28

  去年年初佳能发布了L级镜头中除鱼眼外最广焦距的EF 11-24mm f/4L USM。然而f/4的恒定光圈并不能满足用户弱光拍摄的需求,今年佳能终于启动“大三元”更新计划,首款更新的便是本文主角EF 16-35mm f/2.8L III USM。在超过5000万级别的高像素时代,佳能为应对高画质需求,而推出了这款专业级广角变焦镜头。佳能对镜头结构进行了大幅改进,采用大口径双面非球面镜片等新技术,令光学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16-35mm这个焦段我们并不陌生,在17-35mm之后,众多厂商选择将大三元“广角担当”拓广1mm,满足全画幅用户超广视角的需求。现如今广角变焦早已突破16mm,15mm、14mm、12mm甚至佳能自己也推出11mm的产品,然而面对大光圈、超广焦距以及高光学素质的多重要求,佳能也难做到面面俱到。为此佳能采用两个方案并举的策略,要超广焦距(11mm)就选11-24mm f/4,要大光圈(F2.8)则选16-35mm f/2.8,要想11mm和F2.8两全,佳能面对这个终极需求也只能摊手。如此一来推出EF 11-24mm f/4L USM后,大幅提升16-35mm f/2.8的性能成为佳能比较实际的目标。那么这次三代16-35mm与二代相比有哪些升级?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两者规格的对比:

 

规格对比(点击放大)

镜头结构对比(点击放大)

  从表格上不难看出,EF 16-35mm f/2.8L III USM采用了全新的光学设计,虽然总镜片数依然是16片,但特殊镜片的设计有所调整,EF 16-35mm f/2.8L II USM的12组16片中配置了种类不同的3片高精度非球面镜片(研磨型、玻璃模铸型、复合型各1片)。其中第1片采用的是高精度研磨非球面镜片,第2片采用的大口径复合非球面镜;而EF 16-35mm f/2.8L III USM的11组16片镜片中第1与第2片镜片采用了大口径GMo(玻璃模铸)双面非球面镜片,与普通单面非球面镜片相比,可提供更好的像差补偿效果,镜头后部还采用了1片研磨非球面镜片,通过3片非球面镜片的合理配置,对多种像差进行补偿,有效减少了广角区域易出现的歪曲像差。 除了光学结构的改进,EF 16-35mm f/2.8L III USM还应用了EF镜头镀膜新技术。除了常见的SWC镀膜,佳能还应用了ASC空气球形镀膜,可形成低折射率的涂层面,进一步提升防反射效果。

 

左:EF 16-35mm f/2.8L II USM  右:EF 16-35mm f/2.8L III USM

MTF对比 三代无论中心还是边缘明显优于二代

  如果对比佳能官方给出的MTF曲线,我们可以看到三代无论是16mm端还是35mm端都拥有压倒性优势(F2.8参看黑实线和黑虚线),F8光圈下更是快平行“天花板”。至于实拍效果如何我们还需后文详细测试。

 

 

 外观及细节

 

 左:EF 16-35mm f/2.8L III USM 右:EF 24-70mm f/2.8L II USM

  外观方面EF 16-35mm f/2.8L III USM延续了EF 24-70mm f/2.8L II USM以来的设计,前段为红圈和对焦环,中段为型号铭牌和对焦距离窗,末端则是变焦环。这款镜头88.5×127.5的尺寸,像是上代EF 16-35mm f/2.8L II USM的“拉长版”,粗细上新老两代差别不大,最大的变化是长度,这个长度比EF 11-24mm f/4L USM稍短,明显长于EF 24-70mm f/2.8L II USM(参见上图)。佳能这种保持腰围只长个儿的做法,好处在于外形纤细、滤镜尺寸不变(82mm)。尤其滤镜尺寸的通用性,对于风光用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毕竟滤镜也是笔不小的花费。重量上由于镜身变长体积增大,相比上代增重约150g,这点重量对于这类镜头来说还是能感知得到的,但考虑到性能上的提升,小编觉得还是值得的。 

 

 

 

35mm端与16mm端镜头内筒变化 

  佳能在EF 16-35mm f/2.8L III USM第1与第2片非球面镜片上应用了ASC与SWC,优化的镀膜结构可降低鬼影和眩光的产生。此外,佳能还在前后组镜片外侧覆以防污氟镀膜,即便是附着在镜头上的油渍用户也能很容易地去除。

 

 

 

  EF 16-35mm f/2.8L III USM作为一款专业级超广角镜头,采用了防水滴防尘结构,在镜头的卡口、对焦环、变焦环以及开关等处进行了密封处理,可有效减少灰尘等侵入镜身内,从而提高了镜头的可靠性。

 

 

 对焦环、变焦环

  EF 16-35mm f/2.8L III USM的前端为对焦环,末端为变焦环。对于一款自动对焦镜头,显然变焦环更为常用,靠后设计更方便转动,如果将变焦环设计在前端,反扣遮光罩时会影响变焦操作。另外,佳能这款镜头的对焦环比变焦环更为宽大,给手动对焦提供更好的手感。实际使用后,你会发现变焦环比对焦环阻尼更大一点,两个环操作起来都比较顺畅。
 

 

  

对焦距离窗与AF/MF选择按钮 

 环形超声波马达

  EF 16-35mm f/2.8L III USM采用环形USM超声波马达,这种马达通过将超声波振动转换成转动能来驱动镜头。能够以低耗电实现高效、高扭矩、高灵敏度的高速对焦以及安静的动作音,且支持全时手动对焦。此外,镜头还采用了高性能CPU与优化了的自动对焦算法,为高速对焦提供了支持。  

 

 产地标识

 

 镜头卡口

遮光罩

  这款头采用了EOS全电子卡口,在金属卡口下方有密封胶圈。镜头侧面有产地标识“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最后谈一下这款镜头的遮光罩,该镜头配备了型号为EW-88D遮光罩,采用莲花瓣造型,塑料材质,内侧有植绒设计。

 

 

 

 成像测试:

 

  下面我们看一下EF 16-35mm f/2.8L III USM的实拍效果:编辑测试使用佳能最高像素机型EOS 5DS作为机身。拍摄使用RAW、AWB设置、ISO 100,镜头像差校正全部关闭。

 

1.中心和边缘锐度

 

  由于16-35mm这个焦段以拍摄风景、建筑为主,为了测试它的解析力,我们选择拍摄远端建筑物(无限远合焦)。

 

 16mm:

16mm锐度测试中心和边缘截取位置

F2.8(点击放大)

F4.0(点击放大)

F5.6(点击放大)

F8.0(点击放大)

F11(点击放大)

F16(点击放大)

F22(点击放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16mm端F2.8全开下中心锐度不错,编辑截取画面最边缘的画面锐度尚可,相比中心还是偏软;当光圈收到F4-F8时中心和边缘锐度均有明显提升,尤其边缘已经表现出较高水准,属于该镜头最佳范围;而F11时锐度开始出现轻微下降,不过还能接受;F16-F22最小两档光圈时,锐度下滑明显,整个画面发糊,建议用户慎用这款镜头超小光圈。

 

 35mm:

 35mm锐度测试中心和边缘截取位置

F2.8(点击放大)

F4.0(点击放大)

F5.6(点击放大)

F8.0(点击放大)

F11(点击放大)

F16(点击放大)

F22(点击放大)

   看过16mm端再看35mm端,中心全开锐度非常不错,而边缘我们非常苛刻的选择画面最边缘的一角,锐度表现一般,考虑到截取位置非常偏,这样的表现还可以接受;光圈在F4-F11之间中心锐度逐步提升达到这款镜头最佳区间,而边缘提升比较缓慢,直到F5.6才有较好的表现;光圈缩小至F16之后锐度开始明显下降,反差降低,最小光圈F22时已经非常松散,不建议使用。

 

 

 2.畸变及暗角


1)暗角

  “失光”俗称是暗角,指对着亮度均匀景物,画面四角有变暗的现象,暗角对于任何镜头都不可避免。一般来说前组镜采用了大口径镜片,确保充足进光量,可以起到减轻作用。

 

16mm 暗角情况

35mm 暗角情况

  从实测来看16mm端全开光圈下暗角还是非常明显的,光圈直到F4.0才有明显减轻。而35mm端暗角情况要比16mm端轻得多,全开下只有轻微暗角,F3.5光圈之后,暗角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

 

 

2)畸变

  畸变是五种基本像差之一,不影响镜头成像精细度。在摄影中,一般广角镜头容易产生桶形畸变。长焦镜头容易产生枕形畸变。畸变与物像点离光轴的垂直高度的立方成正比,因此,物像四角的畸变比物像的四边的畸变程度大。我们本次测试的镜头焦距为16-35mm,这种广角镜头易出现明显桶形畸变。

 

 16mm畸变控制

 35mm畸变控制

  从实拍来看,这款镜头16mm端存在明显桶形畸变,这样的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而35mm端仔细看会有一定程度枕形畸变。这样的畸变控制只能说一般,不过现在数码时代,畸变矫正在后期上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分辨率很难通过后期解决,佳能显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取舍。
 

 

 3.紫边表现

 

  EF 16-35mm f/2.8L III USM采用了2片UD(超低色散)镜片,佳能称通过合理配置镜片位置,优化镜头结构,可大幅抑制了广角镜头中倍率色像差的产生,减少了被摄体边缘色晕的出现,实现了高画质。

16mm F2.8/F3.2/F3.6/F4.0(点击放大)

35mm F2.8/F3.2/F3.6/F4.0(点击放大)

  大光比逆光下,我们用镜头边缘拍摄窗边框与天空交接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到这款镜头16mm端全开光圈存在轻微紫边,收缩到F3.2后紫边已经可以忽略。而35mm端色散控制要比16mm端更好,全开光圈紫边更轻,收缩到F3.2时已经可以忽略。从实拍来看,这款镜头配备的2片UD镜片在抑制色差上起到明显作用,尤其在35mm端表现出色。 

 

 4.焦外效果


佳能EF 16-35mm f/2.8L III USM镜头采用了9片叶片的EMD电磁光圈,对于照片背景画面中的光点,也可以带来近似圆形的美丽虚化效果。

 

16mm F2.8虚化效果(点击放大) 

35mm F2.8虚化效果(点击放大) 

  16mm端全开光圈下近摄花朵,我们来观察远处焦外虚化效果,从图上可以看到广角端只能做到虚化,散景效果一般,无限远处有较圆的小光斑,考虑到16mm焦距这样的程度还是可以接受的。35mm端由于焦距景深的问题,F2.8最大光圈下,散景效果要明显很多,焦外比较柔和。这款镜头采用的九片圆形光圈,对散景还是有一定帮助。
 

 

 5.彗差及星芒

 

1)彗差

 

  “彗差”是指光轴外的某一物点向镜头发出一束平行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在象平面上会形成不对称的弥散光斑,这种弥散光斑的形状呈彗星形,即由中心到边缘拖着一个由粗到细的尾巴,其首端明亮、清晰,尾端宽大、暗淡、模糊。

 

  简单来说夜景等图片中点光源的边缘变形,就像鸟儿展翅般发散出一片光芒,不能形成点图像的一种现象。下面我们用EF 16-35mm f/2.8L III USM 16mm端全开光圈(F2.8)、ISO100、AWB拍摄远处的路灯。

 16mm端 彗差测试截取位置

边缘彗差截取(点击放大) 

  从实拍来看,EF 16-35mm f/2.8L III USM边缘的点光源还原尚可,光源变形成椭圆,并没有明显色散,这样的程度完全可以接受。



2)星芒

 

  星芒效果,属于光线绕射的特殊现象,一般导因于镜头光圈缩的太小。星芒的形状对称与否,完全取决于镜头的光圈叶片形状,而芒数的多寡则取决于叶片的片数。奇数片的镜头出来的光芒数是叶片数的两倍,也就是说光芒会向两个方向延伸,比如叶片数为9,光芒数就为18。而偶数光圈片的镜头出来的光芒数和叶片数相等,有一个方向延伸的光芒和相对的重合了。

星芒测试截取位置 

星芒局部 (点击放大)

  我们用EF 16-35mm f/2.8L III USM F11小光圈拍摄远处路灯,可以看到他们都拍出不错的光芒效果。由于两款镜头均采用9叶片圆形光圈,可拍出18条光芒。

 

 

 6.抗眩光表现

 

  EF 16-35mm f/2.8L III USM在镜片表面均匀覆盖纳米级球形空气层形成超低折射率镀膜的ASC空气球形镀膜,和在镜片表面排列众多纳米级楔形结构的SWC亚波长结构镀膜,可有效抑制入射角较小的正面受光和入射角较大的侧面受光造成的反射。综合使用这两项镀膜技术多方位抑制了鬼影和眩光的产生。

 

16mm端抗眩光效果 F2.8(点击放大)

16mm端抗眩光效果 F8.0(点击放大)

35mm端抗眩光效果 F2.8(点击放大)

35mm端抗眩光效果 F8.0(点击放大)

  实测中,编辑使用这款镜头对着阳光拍摄,逆光下全开光圈并没有雾化,在墙壁暗影中有轻微的鬼影,如果缩小光圈到F8,鬼影会略微明显一点。

 

 

 实拍样片:

 

  那么EF 16-35mm f/2.8L III USM实拍效果又如何呢?点击下面组图可以进入“样张赏析”浏览色影无忌影像编辑曲斌在北欧实拍的样张。机身为佳能EOS 5D Mark IV ,JPG、AWB,图片,仅缩小至1200宽,保留EXIF信息。

点击进入样张赏析浏览更多样张

 

 

评测总结

 

 

  在去年EF 11-24mm f/4L USM发布时,佳能展示了L级广角变焦镜头阵容,当时EF 16-35mm f/2.8L III USM尚未发布,EF 16-35mm f/2.8L II USM作为阵容中“枢纽”,如果需要更广阔的视角,那么选择EF 11-24mm f/4L USM;如果预算不高且需要光学防抖,那么可以可选择EF 16-35mm f/4L IS USM;16-35mm f/2.8这一规格凭借F2.8大光圈满足用户低光照拍摄(比如星野摄影)。如今“大三元”中最弱一环的EF 16-35mm f/2.8L II USM得到了大幅提升。从前文测试我们可以看到EF 16-35mm f/2.8L III USM完胜上代并无悬念,毕竟两者相差近十年,这样的改进也是理所应当的。
 

 

  事实上EF 16-35mm f/2.8L III USM完胜上代是完全符合大家预期的,比较纠结的是与2014年推出的EF 16-35/4L IS USM相比,EF 16-35/4L IS USM六千余元的售价、出色的成像表现再加上光学防抖加持,对于普通摄影爱好者吸引力颇大,而EF 16-35mm f/2.8L III USM高达1.3万的售价可以换来更好的边缘成像、更大光圈,这两款镜头的选择其实是预算、便携、大光圈、防抖几个因素的权衡,对于有星野摄影需求的风光摄影者来说,如果选择一款灵活的广角变焦镜头,EF 16-35mm f/2.8L III USM是不二之选。

 

  自EF 16-35mm f/2.8L III USM发布以来,明眼人不难看出佳能开启了“大三元”更新计划,那么下一个更新的“大三元”会是谁呢?如果比“年龄”EF 24-70mm f/2.8L II USM是2012年推出的,EF 70-200mm f/2.8 L IS II USM则是2010年发布的,先该更新的显然应该是70-200mm f/2.8,而后则可能推出带IS防抖的24-70mm f/2.8,至于ASC空气球形镀膜、防污氟镀膜、BR镜片、萤石镜片等新技术也会武装上。

 

16-35mm(57)
USM(26)
佳能(7735)
大三元(67)
广角(2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