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佳能5DS R伊朗行摄体验

佳能5DS R伊朗行摄体验

色影无忌
sxp1967
寅次郎
2018-12-27

       伊朗-----这是一个既非东方又非西方;既充满异国情调又不乏舒适安逸的国度。 因为丝绸之路文明与文化的交流她曾经离我们很近;因为两伊战争、核发展、被制裁她又离我们很远。 在去伊朗之前,对她的了解只停留在那部电影《逃离德黑兰》、以及小时候那本《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里。 受到多年的国际制裁,伊朗国内经济发展比较慢,通货膨胀率较高,货币贬值很快。 由于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地位以及丰富的石油储备,随着制裁的逐步取消其发展的步伐一定会很快,在还没有大批游客进入之前,我选择了这相对来说还算带有一点神秘色彩的国度。

 

       自从1979年革命以来※※※教义主导了该国的一切,伊朗从一个君主国家进入到政教合一的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国。 伊朗本身是※※※教什叶派国家,宗教对于人民的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之对于国外网络的控制,让伊朗人民很长时间都是与外界隔绝的,然而时代在进步,这些年伊朗旅行慢慢进入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伊朗,而当地人也迫切的想要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知道更多外边世界的故事。

 

       走在街道或者巴扎到处都有人向你问好,每个人都会跟你说上一句salam 在伊朗,听到最多的一句就是salam(波斯语你好的意思) 另外一句:are you from? 于是我说的最多的话是:salam、秦(他们称中国人为“秦”)

        当你在遇到问题麻烦的时候,总会有很多热心的人去帮助你,年轻人会主动过来和你攀谈,想要知道外国人对于伊朗的看法观点,我的英语很烂他们的英语同样很烂,但也可以牛头不对马嘴地聊得很开心。 伊朗人非常友好和热情,很多当地人看到我拿着照相机,都示意我给他们拍照。

 

       年轻人更是会主动过来和你合影拍照,一张张真诚的笑脸定格为一段段美好的回忆! 

 

 

        今天的重点:伊朗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Iran) 伊朗国家博物馆作为伊朗古老文明的历史缩影是绝对值得一看的,它对人们了解伊朗过去拥有的辉煌历史,和各个朝代的兴衰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博物馆由东楼和南楼两部分组成,南楼为古伊朗博物馆,建于1937年, 东楼为※※※时期博物馆,建于1996年。古伊朗博物馆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共有三层。其门廊和入口处的建筑为萨珊王朝首都迪斯福里著名王宫的建筑风格,砖的颜色为深红色,也是萨珊王朝时期的建筑特色。 到门口才得知门票已经不是LP上介绍的5美元,和※※※时期博物馆一起买联票50万里亚尔(100元人民币) 顿时一种不好的预感浮上心头,后面的行程里门票支出将远远超出预算。

 

       午后德黑兰很是炎热,我们计划前往原美国驻伊朗大※※,我们就随手招了辆出租车。 然而车价又让我吃了一惊,开口就是10万里亚尔,3公里以内20元人民币的价格在这个油价很低很低、满街二手车的国度也算高的离谱,是宰外国人还是本地人乘坐比较少?

        一部“逃离德黑兰”让这里成为一个世人瞩目的“景点”,其实现在的看点就是在围墙上的那几幅涂鸦,除了我们三人没有其他游客。

 

        在高高的泥砖墙内隐藏着许多富商修建的传统大宅,我们入住的Ameri House相当三星级传统民宅酒店(全程性价比最高的一个住处) 这个酒店是原卡尚总督的住宅,建造于18世纪末在当时是卡尚最大的建筑群,1999年开始花费百万欧元修复改建,2015年开张营业。

 

 

  

        晚餐后闲逛巴扎 巴扎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伊朗的巴扎类似于我们国内的夜市。 摩肩接踵的人群,迷宫般的巷子里什么都有卖的,除了地毯、食品、香料,几乎所有的日用品都来自我国浙江义乌,实在是没什么可买的。

 

        Abyaneh是卡尚和伊斯法罕之间的一个山沟村落,在一千多年前人们为了逃避战乱隐居于此,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未被外界发现,人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哪怕外面已是沧海桑田,这里依然沿袭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当地人至今仍讲着Middle Persian语,要知道这可是波斯语的前身,几百年前就已经基本消失了。

 

        我们在村里闲逛,一边寻找山谷的高地,只有那里可以俯瞰奥比扬奈村的全景。 经村里老太太的指点穿过梨花盛开的村落到达一个建有雷达站的山坡下,但通往坡顶的一条泥路狭窄而陡峭,上去和下来都极不容易。 爬上去,回望山谷和对面的一片红色泥屋倒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天的包车司机是一名21岁的在校大学生,学男护士。由于语言交流的问题400万的车价远超出我们的预算,这孩子到达伊斯法罕外围后便没了方向,一直找不到进城的路,最后还是我的注意:找一辆出租车在前开道。转来转去多花了1个小时,也是旅行中的一个插曲。 下午5点入住位于市中心的safir酒店,很干净、房间也很大。

 

 

          早早起床想赶在关灯前到33孔桥旁拍摄晨景,人算不如天算,飘起了毛毛细雨,而且景观灯早早就关闭了, 很无奈地在桥的东侧拍了张手机片,在桥的西侧长曝一张流水。

 

       伊斯法罕位于伊朗中部,历经将近2000年风雨沧桑,至今不改其庄重堂皇。正如16世纪著名的诗句所说,Esfahan nesf jahan - 伊斯法罕,世界的一半。

        关于这个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萨桑王朝(Sasanid)和第二波斯帝国时期(224-636年),当时的伊朗高原仍信奉袄教,或称拜火教oroastrianism),直到公元637年阿拉伯终结萨桑帝国,将※※※带给伊朗。 1047年塞尔柱王朝(Seljuks)定都伊斯法罕,拉开波斯艺术、文学、科技的新篇章。

 

Masjed-e Shah 清真寺  

 

       公元1650年修建的郝久古桥,在当时即是一个会议场所又兼水坝的功能,同时也是一条交通要道。  

 

 

         入住的亚兹德Fahadan Museum Hotel 也是由一家老宅改建而成,同样有着浓郁的波斯风情,房间非常大而且空间很高,下沉式的建筑冬暖夏凉。 进入酒店需要先走楼梯下到一个低于路平面的小门,通过一条几米长的窄窄的巷子,才能进入到整个建筑的中心,四面都是房间,中间是花园餐厅,在离这个大花园天井十几米上面有个透明的顶部(装有活动天棚), 这样既能享受到阳光,亦能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地在花园进行各种活动。

 

        酒店内稍事休整便打车前去参观世界文化遗产——多莱特阿巴德花园(Bagh-e Dolat Abad,门票:2.7美元) 多莱特阿巴德花园主要看点:阁楼内部华丽复杂的格栅结构和精致的彩色玻璃窗、伊朗最高的风塔  

 

        多莱特阿巴德花园曾经是波斯摄政王卡里姆汗的住所。 风塔是八角型的,是风塔中规格最高的,风塔下面有坎儿井连通的,冷气+风塔一起形成了空调系统。 在伊朗这个干旱的沙漠国家,只要是户外花园里有水池的,必定是富庶的人家。

         多莱特阿巴德花园内一座小阁楼建于1750年,内部装饰非常华丽,有着复杂的格栅结构和精美的彩色玻璃窗。

 

 

        波斯姑娘通常都拥有一头乌黑的秀发,轮廓分明的五官和精致的妆容与傲人的身材,最特别的是她们迷人的眼睛。 伊朗女孩从9岁开始就不能够向外人展示美艳,除了家里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以及以后的丈夫。 但是这并不妨碍她们对美的追求,在伊朗,化妆品店异常火爆。 伊朗是全国禁酒的,没有酒吧没有KTV,当地人的文化娱乐生活并不是很丰富,所以人们经常在家里举行各种各样的晚会,据说在这样的晚会上,姑娘们可以不穿长袍不戴头巾。

 

       亚兹德的天际线是建于15世纪的聚礼清真寺,两座48米高的宣礼塔目前是伊朗所有清真寺中最高的。

 

        在古城里转悠不时会看到风塔,这是亚兹德特有的“空调系统”, 由于在夏天此地温度可达50摄氏度,风塔将凉风导入室内,这样每个房间都像“装”上了自然的空调,透着舒服宜人的清凉。

        风塔不仅用于家庭住宅的乘凉,也用于把凉风引入蓄水池,蓄水池即是在地下深处挖掘一个巨大的容器存放来之不易的水。

 

        古村落Meybod位于亚兹德以北50公里处。 据说这座城市始建于1800年前,拥有与亚兹德市的老城一样的土坯建筑群。 Meybod是伊朗现存最古老的土砖结构建筑,城堡的主体分为三层,最下面一层最为古老。

 

        昨天的行程基本都是在干旱的沙漠边缘转悠,严酷的自然条件让生活在沙漠边缘的居民慢慢离开了这片土地,不过老城里仍然住着很多原住民。 闹铃将我从梦中惊醒,入住时惊鸿一瞥的美女没有出现在梦里也没有出现在今天的酒店里。 我当然不会放弃清晨如此美妙的时光,按原计划去昨天已经踩好点的清真寺。 凭记忆在曲曲弯弯的小巷里找到那座清真寺,非常遗憾的是今天大门紧闭,围着清真寺转了一圈也没找到入口, 转念一想何不到小巷里去碰碰运气。

        巷子里奔跑着早起上学的孩子,不时有穿着黑罩袍的女人在眼前飘过, 我在一处十字交叉的小巷前停下了脚步,阳光无法透过穹顶,但可以在不远的土墙上留下橙色的光阴,当有人进入那条小巷一种梦幻出现。

 

        伊朗的清真寺,大到屋顶,小到每一片砖瓦,无不经过精心的设计,莫克清真寺就是其中代表,始建于1876年,至今保存完好。 传说这个清真寺的外墙漆釉色彩,祈祷大厅中装有彩色玻璃,阳光透过玻璃,会在地面上映出五彩斑斓的色块。 我们是最早到达的游客,8:00开门 虽然照进室内的阳光角度不如冬季那么斜,投在地毯上的光影也不是很大,但对于第一次领略的我们来说这已经足够美了。

 

         回到酒店,从入住的另外两个中国人处得知,在设拉子城向南有一个红色的湖, 于是喊了辆出租车开了大约25公里到达湖边,湖水是粉红色的,湖边有厚厚的盐类结晶,当时就分析可能这里是个盐湖 (回国后在谷歌地球上查找后才知道那是“马哈尔卢盐沼”)不知盐沼里的什么元素导致湖水呈粉紅色。 虽然没有想象中壮丽,但所幸有阳光从云缝中照到湖对面的山坡上,倒映在水中也是别开生面。

 

       帕萨尔加德(世界文化遗产) 也许是昨天沟通上的问题,司机提出今天100万的包车费用不含此地,要去的话加价50万, 此地离波斯波利斯有将近40公里的车程,加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过去十几个世纪,亚美尼亚使徒教会※※※文化在东、西阿塞拜疆地区传播非常活跃,修建了多座非常震撼的天主教修道院。 虽屡次遭地震摧毁但大多很快得以重建,由于周边群山环抱且交通不便,目前这些石质建筑大都令人惊讶的保存完好。 在伊朗这个※※※国度,这些别具风格的修道院是不可错过的重要景点,可以看到亚美尼亚文化与拜占庭、波斯等其他文化、宗教大规模交流的影子。 现在看到的是修复后的样子,外围看上去还好,但建筑里面已经看不到原来的样子了。

 

       18天的旅行让我们收获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伊朗。 在伊朗旅游,你会碰到许多人无缘无故地向你点头微笑打招呼,会主动问你是“秦”来的吗(秦就是中国), 热情者更是非要伸手跟你握上一握,然后说欢迎你来到伊朗,搞到自己好像明星似的。 这当中包括不会说英文的或者只会说几句的人,如果你在路上脸带迷惑,就会有人主动上前问你要不要帮忙。 英文好的就会问你:觉得伊朗怎样。然后他们就可以跟你愉快地聊起来。 不管会不会英文,总会不时有人过来,拿出手机问可不可以拍张合照,一个拍完了又会有别的人接着过来拍,从大叔到小伙子,从大妈到小姑娘都乐此不疲。 看得出伊朗人正迫切地想要与外国人进行交流,迫切地想知道更多外面世界的故事。           

佳能(7744)
伊朗(35)
行摄(2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