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带着佳能5DSR行摄伊朗(上)

带着佳能5DSR行摄伊朗(上)

无忌论坛
sxp1967
寅次郎
2018-06-12

 

       伊朗-----这是一个既非东方又非西方;既充满异国情调又不乏舒适安逸的国度。 因为丝绸之路文明与文化的交流她曾经离我们很近;因为两伊战争、核发展、被制裁她又离我们很远。 在去伊朗之前,对她的了解只停留在那部电影《逃离德黑兰》、以及小时候那本《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里。 受到多年的国际制裁,伊朗国内经济发展比较慢,通货膨胀率较高,货币贬值很快。 由于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地位以及丰富的石油储备,随着制裁的逐步取消其发展的步伐一定会很快,在还没有大批游客进入之前,2016年出行的第一站选择了这相对来说还算带有一点神秘色彩的国度。

 

 

       自从1979年革命以来※※※教义主导了该国的一切,伊朗从一个君主国家进入到政教合一的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国。 伊朗本身是※※※教什叶派国家,宗教对于人民的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之对于国外网络的控制,让伊朗人民很长时间都是与外界隔绝的,然而时代在进步,这些年伊朗旅行慢慢进入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伊朗,而当地人也迫切的想要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知道更多外边世界的故事。

 

 

       走在街道或者巴扎到处都有人向你问好,每个人都会跟你说上一句salam 在伊朗,听到最多的一句就是salam(波斯语你好的意思) 另外一句:are you from? 于是我说的最多的话是:salam、秦(他们称中国人为“秦”)

 

       当你在遇到问题麻烦的时候,总会有很多热心的人去帮助你,年轻人会主动过来和你攀谈,想要知道外国人对于伊朗的看法观点,我的英语很烂他们的英语同样很烂,但也可以牛头不对马嘴地聊得很开心。 伊朗人非常友好和热情,很多当地人看到我拿着照相机,都示意我给他们拍照。

 

 

       年轻人更是会主动过来和你合影拍照,一张张真诚的笑脸定格为一段段美好的回忆! 

 

 

原帖链接:18天,收获一个意料之外的伊朗

 

 

       今天的重点:伊朗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Iran) 伊朗国家博物馆作为伊朗古老文明的历史缩影是绝对值得一看的,它对人们了解伊朗过去拥有的辉煌历史,和各个朝代的兴衰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博物馆由东楼和南楼两部分组成,南楼为古伊朗博物馆,建于1937年, 东楼为※※※时期博物馆,建于1996年。古伊朗博物馆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共有三层。其门廊和入口处的建筑为萨珊王朝首都迪斯福里著名王宫的建筑风格,砖的颜色为深红色,也是萨珊王朝时期的建筑特色。 到门口才得知门票已经不是LP上介绍的5美元,和※※※时期博物馆一起买联票50万里亚尔(100元人民币) 顿时一种不好的预感浮上心头,后面的行程里门票支出将远远超出预算。

 

 

       午后德黑兰很是炎热,我们计划前往原美国驻伊朗大※※,我们就随手招了辆出租车。 然而车价又让我吃了一惊,开口就是10万里亚尔,3公里以内20元人民币的价格在这个油价很低很低、满街二手车的国度也算高的离谱,是宰外国人还是本地人乘坐比较少?

 

       一部“逃离德黑兰”让这里成为一个世人瞩目的“景点”,其实现在的看点就是在围墙上的那几幅涂鸦,除了我们三人没有其他游客。

 

 

        在高高的泥砖墙内隐藏着许多富商修建的传统大宅,我们入住的Ameri House相当三星级传统民宅酒店(全程性价比最高的一个住处) 这个酒店是原卡尚总督的住宅,建造于18世纪末在当时是卡尚最大的建筑群,1999年开始花费百万欧元修复改建,2015年开张营业。

 

 

 

 

 

       晚餐后闲逛巴扎 巴扎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伊朗的巴扎类似于我们国内的夜市。 摩肩接踵的人群,迷宫般的巷子里什么都有卖的,除了地毯、食品、香料,几乎所有的日用品都来自我国浙江义乌,实在是没什么可买的。

 

 

        Abyaneh是卡尚和伊斯法罕之间的一个山沟村落,在一千多年前人们为了逃避战乱隐居于此,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未被外界发现,人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哪怕外面已是沧海桑田,这里依然沿袭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当地人至今仍讲着Middle Persian语,要知道这可是波斯语的前身,几百年前就已经基本消失了。

 

 

        我们在村里闲逛,一边寻找山谷的高地,只有那里可以俯瞰奥比扬奈村的全景。 经村里老太太的指点穿过梨花盛开的村落到达一个建有雷达站的山坡下,但通往坡顶的一条泥路狭窄而陡峭,上去和下来都极不容易。 爬上去,回望山谷和对面的一片红色泥屋倒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天的包车司机是一名21岁的在校大学生,学男护士。由于语言交流的问题400万的车价远超出我们的预算,这孩子到达伊斯法罕外围后便没了方向,一直找不到进城的路,最后还是我的注意:找一辆出租车在前开道。转来转去多花了1个小时,也是旅行中的一个插曲。 下午5点入住位于市中心的safir酒店,很干净、房间也很大。

 

 

 

 

         早早起床想赶在关灯前到33孔桥旁拍摄晨景,人算不如天算,飘起了毛毛细雨,而且景观灯早早就关闭了, 很无奈地在桥的东侧拍了张手机片,在桥的西侧长曝一张流水。

 

 

       伊斯法罕位于伊朗中部,历经将近2000年风雨沧桑,至今不改其庄重堂皇。正如16世纪著名的诗句所说,Esfahan nesf jahan - 伊斯法罕,世界的一半。

 

       关于这个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萨桑王朝(Sasanid)和第二波斯帝国时期(224-636年),当时的伊朗高原仍信奉袄教,或称拜火教oroastrianism),直到公元637年阿拉伯终结萨桑帝国,将※※※带给伊朗。 1047年塞尔柱王朝(Seljuks)定都伊斯法罕,拉开波斯艺术、文学、科技的新篇章。

 

 

Masjed-e Shah 清真寺  

 

 

       公元1650年修建的郝久古桥,在当时即是一个会议场所又兼水坝的功能,同时也是一条交通要道。  

 

 

5DSR(52)
EOS(1054)
佳能(7744)
单反(789)
行摄(2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