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佳能EFS55-250与EF70-300对比评测

佳能EFS55-250与EF70-300对比评测

无忌论坛
会翻跟斗的河马
Yuri小白
2017-03-22

  佳能EFS55-250mmF4-5.6IS镜头上市以来,网上口碑甚好,尤其分辩率,不少评测给了较高评价。我一直想找一只轻便的小像场长焦头来代替EF70-300mmF4-5.6IS,因为这只全副镜头的体积和重量都让我很不方便。恰逢EFS55-250问世,便收了一只。本来我对这只仅售1650元的镜头是没有什么奢望的,但网上吹捧之声甚隆,有人认为它的分辩率胜过了EF70-300,或者与之相当。在好奇驱使之下,我让这2只镜头小小的PK了一场。

 

  我关心的问题是:1,EFS55-250的长焦端分辩率是不是这么神奇,真的能胜过价格比它高2倍的EF70-300;2,没有USM的EFS55-250对焦速度会不会吃亏,这对抓拍自然生态很有影响。另外,我还很关心防抖的效果,新一代防抖技术能否带来更低的快门速度。可惜这个问题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测试,只好放弃。

 

  我要声明的是,我并非专业人士,不能保证自己的测试方法完全科学,有问题的地方恳请直言指出,以免因为我的无知或者疏忽误导他人。另外我只对我关心的问题做了对比,不代表这2只镜头全面素质的评比,而且镜头个体化差异是存在的,有可能仅仅是我这么倒霉拿到了一只劣质产品,如果有人能用其他同款镜头证明这一点,那这个测试大家可以完全无视。

 

  1,解像力的对比测试。

 

  拍摄细节丰富的平面印刷品。我想没有什么比一张崭新的人民币更合适的了,因为它除了印刷精细以外,还是大家最熟悉的物品之一,方便比较。

 

  实验方法:

 

  机器40D,开反光板预升,2秒自拍,JPG直出,机器设置为锐+1反差+1,镜头IS功能关闭。脚架曼富图440,云台NB-2,拍摄前用尺子大约校正使镜头光轴对准被摄物中心且垂直该屏平面。使用中心对焦点,对焦距离约230mm,把纸币长边拍满画面。

 

  只测试了250mm端,因为我只需要这一端。55-250旋至长焦端,70-300选取250mm,分别测试F5.6和F8。另增加一只佳能的100mmF2.8定焦微距头做参照,测试F5.6。各拍10张,取同比质量最优者(其实差别也不大)。采用自然光线,A档曝光,AF,每次拍摄之前手动调焦到无限远重新合焦。结果如下图(原图100%尺寸裁剪拼接,除了亮度外无其他PS)

 

  图1:中央分辨率测试图F5.6

 

 

论坛原地址:佳能EFS55-250和EF70-300镜头的简单对比评测

 

  图2:中央分辨率测试图F8

 

 

  图3:边缘分辨率测试图F5.6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EFS55-250在250mm端和EF70-300的差距非常大,无论是F5.6还是F8的情况下都是如此。如果把百微的分辩率做100分,那么F5.6下,70-300可以打80,而55-250只能打50;F8下,70-300可以打85,而55-250可以打70。

 

  看来,如果不是个体差异的话,这只55-250镜头在250端的分辩率上是差70-300几个档次的。

 

  2,对焦速度。

 

  测试方法:先手动调整焦点到无限远,然后对离焦平面1.6米处报纸合焦。IS功能关。秒表计时。分别测10次取平均值,测试结果:佳能EF70-300mmF4-5.6IS USM平均耗时0.94秒;EFS55-2503mmF4-5.6IS平均耗时0.57秒。

 

  这个结果我不意外,因为小像场镜头体积小,对焦时镜组行程短,而且廉价镜头多用塑料和聚酯镜片,重量轻,同样功率输出的情况下有更大的推动比。但55-250比70-300快了那么多,还是很让我欣慰(我一直对70-300的对焦速度不满意)。

 

  其他的一些感受:

 

  EFS55-250mmF4-5.6IS拿上手的第一感受,就是轻,太轻了。感觉它甚至比Sigma18-125mm这样矮一截的镜头还要轻一点点(对方有UV和遮光罩)。足见这只镜头的含“金”量是相当低的。而打开后盖,那个塑料屁股让第一次见识这种卡口的我有点不习惯。

 

  塑料的耐磨性和稳定性不如金属,机械可靠性低一些,用的时间久了,容易出问题,镜片老化也会使得成像质量下降。但千把块的镜头,也不要求它撑多少个春秋了。而塑料带来的轻便好处,足以抵消这些遗憾。

 

  这只镜头的外观很简洁,只有不多的几个拨键,缺乏诸如变焦环锁、IS模式等简单但有用的功能,而更奇怪的是,它在AF档下,对焦环依然是可以转动的,只是阻尼比MF状态下大。但这不代表这只镜头具有“全时手动”功能,说明书上注明不能这样操作的。

 

  变焦环阻尼适中,且镜桶较轻,避免了像70-300那样仰拍时镜身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回缩的尴尬事。

 

  总结:这个镜头的长焦端分辩率不如人意,但从放弃SD9以来,我早已不是“唯画质论”者,何况分辩率测试都是在尽量排除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实际拍摄中达到最高质量的机会不多,因此拍摄“成功率”更重要。

 

  轻巧的镜身、更快的对焦速度使得实用价值得到提升,这点我很满意。

EF(141)
佳能(7754)
全画幅(1828)
长焦(59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