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Lensbaby Composer Pro Edge80网友试用

Lensbaby Composer Pro Edge80网友试用

色影无忌
磨蹭
郑泽佳
2015-11-25

  本次测试拿到这只LENSBABY COMPOSER PRO Edge80 移轴镜头可以说是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原本是提前一天寄出的镜头,但是因为某著名快递公司的“至今未解”的原因,在已经被通知要启动理赔程序的时候,这只失联多日的镜头在北京被找到,而镜头拿到手的第一感观是从开始清理镜头包装白底白卡被磨下的尘屑开始的~

 

  这只镜头和包装盒的固定方式很容易把白底白卡的印刷附着涂层在运输过程磨下尘屑,而这只镜头尤其经历了长途长时的颠簸,好在清理起来虽有些费劲,总算还能清干净,也没有进到镜头座的那个球状结构里,但是感觉上不如VELVET 56mm F1.6柔焦那只的包装方式有更好的保护,尤其是针对于天朝的快递方式......!

 

  从镜头拿到手的第一印象看来,光学部分做的不错,镜片、镀膜感观上都很好,机械部分尤其是那个移轴结构的镜头座的用料加工还是有改进的余地,首先要说的是那类似球台结构的移轴部分并没有前面看到的测试者说的那么难用,锁紧还是不错的,转动偏移也挺方便实用,只是需要了解熟悉操作。而需要提一下的是镜头的对焦部分和镜头与移轴部分的连接卡口是塑料的,虽然对焦的手感还是不错,但是塑料件的加工精度还是有待提高或设计结构上进行改进。

 

  需要简单科普说明一下的是最新的135相机用的移轴镜头与普通镜头的最大区别就是光軸可以偏移(Shift)与倾斜(Tilt),粗略的概括~偏移(Shift)大多用于建筑空间的拍摄,多用于控制线条的垂直感;倾斜(Tilt)更多的是用于风景、场景、人物、小品、静物类的拍摄,当然也有移轴镜头是只有其中一项功能,比如施耐德PC Super-ANGULON 28mm/f2.8,徕卡R28/2.8 PC 移轴是只有偏移(Shift)功能,而这只LENSBABY COMPOSER PRO Edge80 移轴镜头是只有倾斜(Tilt)功能。

 

  倾斜功能直观通俗点说就是倾斜照片画面上的焦点平面~是让焦点平面不同于正常镜头的平行于成像介质平面,也就是俗说的相机的焦平面,而是功能设计上可以与之形成一定的角度,而实际的操作是倾斜镜头光轴与相机焦平面的角度。形成的效果也就是相对的两种:在不通过改变光圈大小的前提下,通过不同方向的倾斜镜头光轴加大或者减小景深范围,同时也改变了景深范围的角度。

 

  其一也就是所谓的“沙姆定律”(如上图),也就是把镜头顺着要拍摄的景物景深的延伸方向倾斜,让成像介质的平面与镜头平面和景物的景深延伸平面汇聚于一点,可以取得相对较大的景深范围,这点需要注意的是这也是一定范围的景深,而且是一个切片化的景深范围,只有在被拍摄景物是非常平面的物体的时候才能形成通常说的从最近到远景都清晰的效果(图01左、图02左),反之、向反方向倾斜也会缩小景深范围(图01右、图02右),那么即使你缩小光圈也只会微小的提高焦点附近的景深、焦点线的清晰度和改变郊外的弥散效果,即使用很小的光圈也不会形成很大的景深。

 

  其二,一般通常说的上述2种倾斜焦点平面都是指3个平面的中心线在相互平行关系的基础上进行,那么如果让焦点平面倾斜于另外两个平面,那么这个清晰的焦点平面就会在画面上形成各个角度的变化,这也正是移轴镜头倾斜(Tilt)功能的引人入胜之处。

 

图1

图01

图2

图02

 

  于是乎,把镜头装在轻巧的尼康D7100机身上,架上一个轻型三脚架装上快门线,轻装上阵直奔附近的公园......尼康的机身可以手动设定非CPU镜头的焦距、最大光圈;可以方便测光同时也能记录拍摄所用的光圈值;外面正是黄昏时分,三脚架和快门线可以稳定构图、防止手抖对于成像的影响;也方便用LV取景确定精确的焦点位置。

 

  北方冬储菜季节,半路上看到一家阳台外面挂着一排刚切开的白菜准备晾干菜,嫩黄的菜心和青绿的菜叶颜色很是清爽,于是把镜头向※※斜到极限,形成几乎垂直于画面的一条细缝的焦点范围,调整相机和这一排白菜的夹角让它们在拍摄画面形成肉眼看实物的平面的视觉感,把焦点分别放在3个黄色菜心位置拍摄,可以看到因为焦点位置的变化,其它的白菜在郊外的弥散效果和细微的远近透视的变化,也正是这种透视变化,其实拍摄这3张每张改变焦点位置的同时有些画面内容也会跑到画面之外,须要转动相机微调才能是大家看到的每一颗白菜看起来近似的在原有位置(图03)。

 

图3

图03

 

  进到公园里发现一片落满秋叶的草地,于是俯视的角度,分别把镜头向上和向右上倾斜到极限拍摄了焦点线平直和对角线角度的两张(图04),因为还是对这种倾斜方式造成的浅景深更感兴趣,直到整理图片写报告的时候才发现竟然没有拍摄一张常用的水平位置倾斜说明沙姆定律的“全景深”照片,只有2张是垂直方向倾斜拍摄(图01左、图02左)控制的大景深。

 

图4

图04

 

  深秋的黄昏是很短暂的,很快就是夜幕降临,公园的环路有很多人在转圈步行,把镜头向※※斜到极限,在画面偏左侧形成由近及远几乎垂直于画面的焦点线,走进画面的步行锻炼的人从虚影逐渐过渡到清晰的远景(图05);这时候路灯把树叶的投影投射在有眼睛痕迹的树干上,于是找了3棵几乎在同一水平位置的树干,把镜头向※※斜到一定角度分别把焦点对在每一棵树上,这样在树干和后面的树林之间就形成一条焦点线,画面之中就有了树干和后面一条树林都有清晰焦点的效果,这样调整倾斜角度在前面树干处于焦点位置的同时也可以控制后面树林在焦点内的位置(图06)。

 

图05

图05

图06

图06

 

  接下的时间拍摄了图02那张在光圈4的前提下分别向两个方向控制倾斜拍摄了椅子和树都在景深范围之内和只有椅子在景深之内的两张说明沙姆定律的效果,还有就是找到一个有S形远近延伸的路拍摄了同一焦点位置和倾斜角度从2.8最大光圈收缩到光圈8的变化然后收工回家(图07、图8),第一天的拍摄主要是熟悉镜头操作和熟悉光圈缩小的实际效果逐渐了解这只镜头......

 

图07

图07

图08

图08

 

  晚上在常玩的QQ群贴出几张刚拍的照片给几位对这个镜头有兴趣的网友看,这里面也引出某位数字后期“大师”对到底是花银子买移轴镜头还是软件后期模仿的争论,其实这点也是我这些年对个性镜头想说的之一:就是“能前期拍出来的绝对不会用后期去做”。抛开数字后期需要在每张照片的时间消耗不说,需要强调的有三点:

 

  其一,就是哪怕排除各个镜头设计风格的个性差别不说,单就镜头拍摄的照片的自然鲜活的感觉就是软件做作的模仿所不能比的,镜头拍出的各种过渡、弥散、焦点特点等各种效果除了具有镜头设计个性的影响,并且这种效果都是基于有纵深的3维空间甚至是随机运动感的景物拍摄形成的,而软件或者数字滤镜所能作用的只是一个定形的2维平面的位图数字文件;

 

  其二,基于上面所说的软件作用的是一个2维平面的位图数字文件,那么每个改动和校正都是对源文件的层次过渡、清晰度等的综合损失,这点是每个对后期处理有认真了解的作者都知道的,比如哪怕是用原厂软件在解压RAW文件的时候有原厂数据做辅助修正,即使是只修正镜头的畸变对文件的解像及层次过渡都是有很明显的损失,那么基于数字拉伸或者缩放变形的以普通镜头文件模仿移轴镜头偏移(Shift)功能必定会大幅度损失文件清晰度甚至是裁减画面内容,而以变形虚化模仿倾斜(Tilt)功能对于过渡层次和细节的损失都是显而易见的,而且镜头倾斜的同时不只是改变景深范围同时也会对景物的透视变形做出细微的改变进而改变某些取景范围和视觉感观,这点是没有光轴倾斜的正常镜头所没有的,这在某些特定环境就会是能否拍得出那效果甚至是能否拍进来、舍出去的差别;

 

  其三,正是因为移轴镜头是基于3维纵深空间的倾斜作用,它的焦点线控制的是一个空间范围,在拍摄者选择控制哪些细节在这个焦点范围的时候甚至是拍摄对象的某些自然的移动都会经过镜头效果的过滤跟拍摄者有一个互动的关系,会形成很多随机的灵动变化(图09),这会是很多照片效果的直接源泉,并且在暗的弱光环境、运动的被拍摄物等丰富的自然变化前,除了这种互动的随机变化还会给拍摄者赢得N档不等的快门速度,比如图04下面那张倾斜的对角线方向焦点的落叶照片,当时已经是很暗的光线,且有不时的微风,用这支COMPOSER PRO Edge80移轴镜头拍摄只需ISO200、f2.8光圈、1/3秒速度抓住某个相对静止的空档拍摄,如果是正常的80毫米镜头要取得这样的景深需要缩小几档光圈,甚至即使缩小光圈也不可能在远景取得相同的清晰度和锐度,而这时候缩小光圈造成的速度损失却是倍数递加的,如果这时候有微风,正常镜头要用缩小光圈拍摄如此大的景深然后模拟这种效果那么10几秒的曝光时间会使物体因晃动虚掉,在类似的拍摄环境会造成无法达成效果或者没有足够的速度无法拍摄。

 

图09

图09

 

  以后几天有时间的时候,基本上以拍摄景物小品为主(图10-26),在有些适合的场景也做一下f2.8~f8光圈的拍摄(图20、21),更好的熟悉镜头的习性和个性特点,一个逐渐磨合的过程,主要是体会各个角度和倾斜范围大小的变化以及缩小光圈对焦点及焦外的影响,拍摄的时间段及天气环境基本上涵盖了清晨、黄昏,晴天、阴天、雾霾(图22)、甚至还赶上了入冬的第一场雪。

 

图10

图10

图11

图11

图12

图12

图13

图13

图14

图14

图15

图15

图16

图16

图17

图17

图18

图18

图19

图19

图20

图20

图21

图21

图22

图22

图23

图23

图24

图24

图25

图25

图26

图26

 

  这里面有个关于COMPOSER PRO的问题需要提一下,这个移轴镜座的卡口部分虽然里面也喷了亚光的消光漆,但是移轴部分那镜桶的喷漆却不是亚光的消光漆,且里面的螺纹线结构也比较宽,看起来漆面反光也比较明显,在遇到强逆光的时候会造成一定的反光影响。其中比较明确的是图27下面这两张,由于有太阳斜射的夹角且是缩小2和3档光圈后才看的更明显,且有随着光圈的大小变化。图28、29两张是相同场景不同的焦点位置,光圈速度相同,只是右边这张用手做遮光罩作用在相应角度遮挡一下可以很好的消除这种影响,所以不能完全确定是镜桶反光还是光学结构的原因。

 

图27

图27

图28

图28

图29

图29

 

  因为一直是拍摄工作间隙找时间的测试,所以没有多少机会认真拍摄静物类小品,只是在跟一个做紫砂的朋友研究怎么拍摄他的新店的空间的时候顺便拍了几张细节特写(图30-38),其中图30是用佳能24毫米II代红圈移轴拍摄,光圈用的f5.6,下面是100%显示裁切的局部,图32是这支Edge80 移轴镜头在F2.8-5.6的表现,右下是f5.6光圈100%显示的局部裁切有兴趣的可以放大比较下焦点的细节。

 

图30

图30

图31

图31

图32

图32

图33

图33

图34

图34

图35

图35

图36

图36

图37

图37

图38

图38

 

  80毫米正是拍摄人像的焦段,也是我对这支镜头最有兴趣的关注点,相对还算低的价格和更简洁的操作,虽说只有倾斜(Tilt)功能也正适用,拍摄环境除了在公园背景(图39-48)还专门驱车赶到一百多公里之外的一个芦苇湿地,这个背景更简洁更有韵味,有足够空旷的纵深空间可用,多云转阴确不见雨的天气也氛围正好(图49-56),只是冷了些,有些冻人......

 

图39

图39

图40

图40

图41

图41

图42

图42

图43

图43

图44

图44

图45

图45

图46

图46

图47

图47

图48

图48

图49

图49

图50

图50

图51

图51

图52

图52

图53

图53

图54

图54

图55

图55

图56

图56

 

  在准备把镜头还回的时候,长春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于是把这只 LENSBABY COMPOSER PRO Edge80 移轴镜头装在轻巧的尼康D7100机身上,单机单镜,在边上的公园溜达了小半个上午,拍摄了一些雪景小品(图57-68),也在一个水边的栈桥场景拍摄了不同倾斜方向和焦点的变化(图67),综合前面的雾霾天和芦苇湿地的阴天表现,感觉这支镜头对阴天的氛围感和细微的灰色调都有很好的表现,和佳能24毫米II代红圈移轴比较,在同样的色温K值设置下,自然光环境颜色更淡雅,饱和度和反差略低,灰颜色更细微(图49、图50、51),而在灯光环境反倒略浓重(图30、图32、36)。

 

图57

图57

图58

图58

图59

图59

图60

图60

图61

图61

图62

图62

图63

图63

图64

图64

图65

图65

图66

图66

图67

图67

图68

图68

 

  半个多月的把玩,这只小巧的移轴镜头独特的个性表现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在这期间也看到新款COMPOSER PRO II和Edge50的发布,Edge系列又添新丁,不知道新款COMPOSER PRO的改进除了外观颜色、材质,内部的材料和消光是否也有改进,从试用表现看来Edge系列无论是镜片结构设计还是成像的实际感受都比Sweet和Spark系列更具有专业素质,不再是LENSBABY曾经的“玩具镜头”的感觉,有着足够的可用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