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全幅力量 索尼A7用户“主观”教科书

全幅力量 索尼A7用户“主观”教科书

色影无忌
jiashenyi
梁爽
2015-05-11

前言:

 

 

  作为全球首款全画幅微单,A7上市一年有余,这时候写评测,或者体验,明显已经不合时宜,网络上的A7的专业评测多如牛毛。此外,长期以来,我也和大多数用户一样,对全画幅微单持有怀疑态度。不过最终还是没能抵住价格诱惑入了一台。在把玩月余后感慨颇多,不吐不快。于是决定带着个人“主观”色彩的纯用户体验教科书。特别声明,非技术评测,不喜勿喷。本文也不谈技术,只谈体验。

 

关于拍摄习惯的转变:

 

  在说明微单拍摄习惯的转变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作为一个传统单反用户的拍摄习惯。

 

  关于对焦点的选择通常分为两种:1、先中心点对焦,再平移构图。2、先构图,再选择对焦点完成对焦。关于测光模式的选择,通常情况下选择平均测光,根据具体拍摄场景及操作习惯选择点测光或增加曝光补偿。当然还有高手无视测光模式,直接M档手动控制快门、光圈、ISO。

 

  当然入手A7之后,你依然可以保持这种拍摄习惯,但是A7却给了你手机和卡片机上常见,并且更加实用的功能——“人脸识别”。很多资深单反用户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种低端的功能,缓慢的识别率,除了摆拍,毫无实用价值。更何况单反自动对焦点选择时,也会优先选择人脸进行对焦,只是OVF取景没有显示人脸放款而已。其实A7的“人脸识别”并不简单。“人脸识别”除了完成对焦这件事以外,还完成了测光这件事。换而言之,就是以脸部正常曝光为基准进行测光。有了它,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拍出黑乎乎的人脸照片。对于逆光,我也可以无视测光模式的选择这个问题,也不用考虑要加多少曝光补偿,只需要无脑快门即可。

 

 

 

  以上两张为逆光拍摄,特别是第二张几乎就是冲光拍摄。但是人物脸部的曝光得到了非常准确的判断。

 

 

  侧逆光下的运用场景,“人脸识别”同样实用。

 

论坛原帖地址

 

  此外,A7“人脸识别”的速度也相当可观,虽然达不到固定对焦点的速度,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大多数场合下依然值得一战!特别是五官轮廓准确,占画面比例比较大的时候, “人脸识别”就是快、准、狠!

 

  上图就是我儿子在快速走动的状态下使用FE70-200 F4 ZA镜头抓拍而成。可以看到脚底踢起沙子,凝固在半空的瞬间。

 

  而这个则是我儿子做平面运动时实用FE55 F1.8ZA镜头抓拍而成。此外“人脸识别”还有一个加强版功能“眼控对焦”。 “眼控对焦”的作用是在完成人脸识别之后,进一步将对焦精准到
眼睛。比如这样:

 

  喜欢用大光圈拍摄面部特写的童鞋都知道,这种情况下应该先构图,再选择眼部的对焦点完成拍摄。因为浅景深稍有偏差都会令眼神游离景深之外,无法体现心灵之窗带来的视觉震撼。然而在A7上却可以这样操作:半按快门固定“人脸识别”,再按中央“眼控对焦”实现精准对焦。这样能得到了上面这张目光深邃迷人的面部特写。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人脸识别“是否近乎无敌,完全替代现有的拍摄习惯?我给的答案是70%,A7的“人脸识别”在70%的场景下可以让你无视对焦测光这些技术操作,让你更更专注于取景构图。A7的“人脸识别”识别还不够强大,AF-C追焦模式更是无法像A6000那样可以紧紧地咬住目标不放。何况即便是A6000,“人脸识别”无法实现的场合。

 

 

  比如这种情况下,人脸与周围环境反差不够明显时,相机无法识别。即便选择固定对焦点,也无法完成合焦。这时候只能通过手动对焦模式。好在A7对手动对焦的支持足够强大,峰值与放大,同样能保证对焦的准确性。

 

 

  此外还有这种人脸占画面比例太小时,“人脸识别”系统也歇菜了。所以这张照片我通过选择自由对焦点完成拍摄。

 

 

  当然,还有这种根本不拍脸的时候,人脸识别就歇菜了。

 

小结:

 

  综上所述,“人脸识别”的优点之一:同时自动完成对焦和测光这两件事,仅仅按一下快门即可实现完成拍摄。相对传统单反而言,操作更简便。优点之二:眼控对焦。让对焦更精准,满足数毛党的变态心理。当然作为第一款全画幅微单,它的缺点同样明显。至少它还无法让我完全忘记对焦这件事,各种特殊场景下还得辅以传统对焦手段来实现对焦。

 


关于DRO动态范围优化:

 

  不知为何无论是SONY的官方宣传,还是民间技术评测,都很少人提到这个DRO动态范围优化。我曾用这个功能在现场和多个摄友的佳能或者尼康机子对比过,DRO支持下照片宽容度的逆天效果。所谓DRO动态范围优化,通俗的来说,就是压低高光,避免高光过爆。提亮阴影,避免暗部细节丢失。和传统的相机自带HDR功能不同,传统相机HDR是通过连拍三张曝光不同的照片合成。但这种HDR效果,对大部分人来说,效果太”重口味“,或者说效果不自然。但DRO不同,一个快门即可实现宽容度的提升,而且效果更自然,如眼所见,毫无后期痕迹。个人猜想SONY的DRO应该是利用RAW的宽容度压低高光提亮阴影而实现的JPG直出。


那么让我们看看DRO功能的实测效果:

 

 

  显而易见,上面两张照片采用同样的快门、光圈、ISO拍摄。但是DRO效果开关前后差异明显。在DRO打开之后照片的宽容度得到了质的提升,高光和暗部细节都得到了非常好的保留。这简直是不擅长后期,JPG直出党的福音啊!也因此,我的DRO常年打开,并且设置成LV5。高光比下的效果自然不用多说,即便是光线柔和时此功能也可以大幅提升画面质感。特别是和摄友们对比JPG原片时,基本可以让人无地自容。当然如果你是后期的高手,对DRO的功能不敢兴趣的话,A7的RAW宽容度同样能够带给你惊喜。

 

 

  此外,对于必做后期的用户要特别注意的是,请关闭DRO。因为DRO大幅度提高JPG阴影亮度的缘故,但是对RAW不起作用。所以实际使用过程中,画面上看着很明亮,但是解RAW时却会发现严重欠爆。上面这张图就是因为DRO开了LV5造成的误判断。

 

 

关于索尼黄:

 

  自动白平衡或许是佳能用户最引以为傲的资本,把我们黄种人的皮肤拍的又白又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甚至笑成其它品牌的相机为索尼黄、尼康黄,适马黄,屎黄屎黄。的确SONY A7同样存在索尼黄,不仅如此自动白平衡算法出来的色彩还偏绿。但是幸好SONY给自动白平衡自定义的功能,让我们拍摄的皮肤也终于可以又白又粉了!具体方法见下图:

 

 

  拍摄画面点击FN键,进入白平衡模式选择,选择AWB按方向键右,进入白平衡调整界面。分别往B(蓝色)和M(品红)方向位移一个即可。

 

 

  为保证JPG直出的质量,再对创意风格进行微调。选择标准模式对比度+1,锐度+1。得到下面这张JPG直出照片。

 

 

  这张照片就是通过相机内设置调整后的效果。除了可以让肤色白白透亮的之外,还保留了SONY本身对橙色处理优势。我认为各家色彩中,SONY对橙色的表现是最漂亮的。原来使用佳能相机时,心心念念的都是这种橙。

 

 

关于操控:

 

  作为微单,A7拥挤的机身确实不如单反庞大的机身操控体验好,特别自定义按键C2的设计简直反人类!每次要放大照片按C2的时候,我都气的要吐血!(这点在A7 II 上已经有所改进,同时移动了快门位置,增加了一个自定义按键。说明SONY对市场反应还是相当迅速的。)此外拥挤的机身上如此多的按键,的确非常难精准的按到。但是为了轻便,这些都忍了。可是作为全画幅微单,又没有很轻便,这个定位真的蛮尴尬的。但是A7的操控,是否一文不值?当然不是!

 

  独立拨轮。快门、光圈、ISO、曝光补偿,这四个最重要的曝光设置都有着自己独占的拨轮。特别是像我这样佳能过来的用户,甭提多嫌弃原先5D2,5D3的拨轮设计了!尽然只有两个拨轮可用!而且不同档位拨轮的功能还不一样!比如前拨轮在A档时候用于调节光圈,但M档时候竟然变成快门,后背拨轮才是光圈。这种反人类的设计,让时常在A档与M档中间切换的我,经常被误操作气的吐血!连调整成ISO都要按两个键!入手A7之后,看见四个拨轮,感动的我眼泪鼻涕哗啦啦的!

 

  自定义按键。SONY机身几乎所有按键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习惯变更。自定义按键丰富到我都把不常用的功能都给加入到自定义按键。分享一下个人的自定义按键设置:


C1:对焦模式。AF-S,AF-C, DMF,MF算是除了拨轮之外最常用的按键了。我把默认对焦模式设置在AF-S上。因为A7 AF-C的追焦成功率太低。如果像A6000一样猛,我就常年停留在AF-C上。
C2:调整显示器亮度。反人类按键,留给不需要快速操作的菜单。A7居然没有显示器亮度自动调节功能,只能设置一个按键手动调节了。
C3:对焦区域。使用频率在C1之下。我把默认模式设置在广域对焦上。此外对焦点选择还有个吐槽点:对焦点的方框太大,对焦小物件时候非常难受。
AEL:对焦放大。转接镜头时旋转对焦环不会自动放大对焦,所以转接手动对焦就靠它了。
方向下:人脸识别。手动选择对焦点的时候,如果同时开着人脸识别,系统会经常对焦到人脸识别上,影响对焦判断。所以我给人脸识别也专门设了一个按钮。

 

  被抛弃的测光模式。之所以没有给测光模式设立独立按键,是因为我根本不需要它。因为有了人脸识别对人脸的测光,以及EVF“所见即所得“的支持,测光模式基本已经可以从我的摄影字典里丢弃了。

 

关于EVF取景:

 

  EVF还是OVF,这也是一个一直被争论不休的问题。OVF清晰透亮,这点毋庸置疑。可是清晰透亮,并不代表你拍摄的照片也是清晰透亮。眼睛所见,不一定是数码所得,而这也正是摄影技术入门的门槛之一。许多摄影人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曝光这门基本功,而大师们对菜鸟照片的评论最多的也是,过爆或者欠爆。

 

  然而EVF的出现,降低了这一门槛。那些OVF时代摄影师需要几年经验才能熟练掌握的技巧,EVF可以迅速缩短这个入门时间。也许你对光线不够敏感,搞不清楚快门、光圈、ISO之间的对曝光的影响,但是你难道还不会用眼判断吗?EVF所见即所得,至少能够让用户更专注在拍摄这件事上,而不是拘泥技术本身。我想要画面明暗达到什么样的程度,EVF就反馈给我真实画面。这让一些对美有独特天赋,但动手能力较差的用户都有了一展所长空间。

 

 

关于全景扫描:

 

  又一个特别好用的功能,特别是对于不会后期拼接的用户而言,该功能简直就是亮骚!全场啪嗒啪嗒机关枪扫射一般,特别拉风,有没有!即便是会后期拼接的用户,也可以省去了上三脚架,以及后期拼接的功夫。SONY独门秘籍,你绝对值得拥有!(仅限于全画幅范围内独门秘籍)

 

 

 

  本想找两张A7全景扫描的照片,可是我发现我竟然没有用A7拍过全景扫描!请原谅我偷懒,拿了三张A6000的全景扫描照片代替。请放心,A7的画质只会比A6000好。此外,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全景扫描还可以竖着扫描。例如上面最后一张照片,就是竖着扫描出来的,有没有一种移轴拍摄的建筑的感觉。

 

关于闪光灯:

 

  这或许是目前SONY最致命的软肋了。SONY对闪光灯的支持不如佳能那么友好,机身自带丰富的闪光灯设置功能。而且也没有许多副厂支持,有便宜的离机引闪方案供选择。目前我还在用佳能系统时代留下的永诺568EX II和永诺622C引闪器,永诺TTL与高速同步统统不支持SONY。只能辛苦的使用手动模式来完成三灯作业。一个个灯架上调节闪光灯输出功率,特别辛苦。当然这又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多花点银子买原厂灯即可。不过即便是原厂灯,也远远不如佳能闪光灯的操控体验好。

 

关于耐操:

 

  A7的另一个软肋,专业摄影师除了对相机的性能有要求之外,对相机的耐用性也有要求。在恶劣的极端环境下,相机要禁得起风沙雨水侵蚀。A7这小小的身子板,显然不行。这个就不用实验了吧,我可没那么多的银子拿自己的A7实验。不过只要不是去雪山沙漠,仅仅作为日常拍摄我想A7还是可以的,何况它还这么便宜,不能要求更多。

 

关于重量:

 

  全画幅微单的重量确实是一件挺尴尬的事情,相对于单反,它当然还是轻了一点。但是也只有一点而已。比如佳能6D+EF70 200F4(675G+760G= 1435G),A7+FE70 200F4(416G+840G=1256G),真的没有轻便多少。而且根据目前的趋势,无论是机身还是镜头为了追求画质与耐操性,都只会越做越大。与微单的“微”会越走越远。然而看到这里,你会发现微单真正吸引我们的并不是轻便,还有单反无法带给我们的操作体验。真正追求轻便的我会推荐A6000,这是我用过的最好的相机。画质和重量的完美平衡,更何况连对焦性能都好到逆天。

 

 

[b]关于镜头:

 

  这又是劣势之一。毕竟上市才一年,微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市面上在售的FE镜头仅有六枚镜头。他们分别是:FE16-35F4 ZA、FE24-70 F4 ZA、FE70-200 F4 G、FE 55 F1.8ZA、FE35 2.8ZA、FE28-70。此外还有SONY官方已经公布的FE 24-240mm f/3.5-6.3 OSS、FE 35mm f/1.4 ZA、FE 28mm f/2、FE 90mm f/2.8 Macro G OSS防抖微距镜头。其中FE 28mm还通过转接附件变换为16mm鱼眼、21mm超广角镜头。

 

  但是我认为微单系统最缺乏的还是一枚长焦定焦镜头(空气切割机),200定就不奢望了,135定还是可以有的。希望SONY可以尽早来一枚。当然,我不可能对已有的六枚镜头进行一一点评,因为我只有其中两枚而已。FE55 1.8和FE70 200F4。FE55 1.8 ZA:这是我目前A7上的挂机头。有人吐槽它贵,佳能尼康的50 1.8才几百块钱。我想说,菜鸟请绕道,这篇帖子不适合你。FE55绝对物超所值,体积小巧,1.8光圈全开及锐利通透,色彩丰富饱满。我实在不知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描述这颗镜头的美妙。所以,先直接让我们来看图吧,以下全部JPG直出。

 

 

 

 

  以上三张均为JPG直出。其中最后一张为弱光环境下为了凝固师傅和面过程中飞扬的面粉,将ISO提升到3200,快门1/500,光圈2.2。然后再看看经过后期修图之后的效果吧。我想更多的摄影师愿意了解修图后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毕竟FE55 1.8的样片,网上随便搜索一下都一大堆。但是用这个镜头认真拍摄的作品并不多。

 

 

 

 

 

 

 

 

 

 

  以上便是FE55拍摄的通过LR后期调色过的照片。该镜头拍摄半身以上特写是表现非常优秀,虚化效果特别好看。但是拍摄全身照时,如果还继续追求虚化,难免力不从心。

 

 

  FE70-200 F4 G。色影无忌上对该镜头的评价是典型的美能达风格,色彩鲜艳,新风徐来。可我个人感觉,相对于FE55而言,该镜头的色彩更清淡一点。先上JPG直出片:

 


再上几张后期过后的照片。

 

 

 

 

 

 

 

 

 


总结:

 

  以满分10分计,我给A7打7.5分。作为一款全画幅微单,它的画质绝对值得信任,以“人脸识别”为主的拍摄体验也相当不错,以及丰富的参数设置及自定义按键。当然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闪光灯系统不完善,镜头群稀缺,以及不够耐操的机身。总之,作为一款不够完美的作品,A7完全对得起它的价格。不敢说物超所值,但物有所值是一定的。

 

写在最后:

 

  如果有人看了我的这篇文章想入手A7的话,我还是会劝你不要买!要买请买A7 II,按键布局更合理,五轴防抖也更实用,何况还有官方宣称的30%对焦性能提升。而且上市万元价格也很亲民。当然如果想要一款专业级工作机的话,不如多存点银子等A9看看,我也在努力攒银子中,希望可以早一点入手。其实一开始想把这个写成给这篇文章写成”万言书”的,奈何才疏学浅,卯足了劲,也只能写到5600多字。如果各位看官想深入了解这款相机的性能,可以关注我新浪微博:胡渣扎扎扎你哈。

 

2014年12月25日 根据各位影友发言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更新


1、全景扫描功能为SONY独门秘籍,增加了一个前提条件:全画幅范围。因为如果讨论全机型,实在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毕竟我也只是一个普通消费者而已。而不是专业评测机构,实在没有精力了解那么多机型。
2、部分影友提到佳能早期的眼控对焦。我在查阅相关资料之后,发现该佳能的眼控对焦和SONY的其实是两码事。佳能早期眼控对焦是眼睛看哪里,就对焦到哪里。而SONY是寻找模特的眼球进行精准对焦。
3、部分影友提到张千里在零下40度的环境,A7也可以正常工作。呃,其实这不是我想要表达的耐操性。我所理解的耐操性是这样的,在恶劣环境下,被风沙、雨雪侵蚀,摇滚现场激烈的环境下被观众碰撞导致机器不小心落地,能经受的住这样考验的叫耐操性。我想国家地理,或者摄影记者,这种类型的用户这方面的需求会更强一点。SONY也想打动这种客户,所以A9不是传言有全天候密闭机身,就是为了防止风沙雨雪侵蚀。
4、文章中大量的词语提到SONY的“人脸识别”。并不是说单反没有这个功能,而是说A7的“人脸识别”更有实用价值,虽然还不完美,但是足以应付七成场景拍摄。我想大概没有几个用户依靠单反的人脸识别来完成拍摄吧,但是A7可以将“人脸识别”作为默认拍摄模式,在“人脸识别”力有不逮的场合再切换对焦点选择或者手动对焦模式。
5、近期会陆续找一些复杂场景下拍摄的体验。比如,摇滚现场这种动作激烈而且舞台灯光变幻莫测的环境下,A7是否能够迅速果断的完成抓拍。

A7(69)
全画幅(1826)
微单(792)
教科书(2)
索尼(50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