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我的尼康手动对焦单反败家史——机身篇

我的尼康手动对焦单反败家史——机身篇

色影无忌
Leandro
黑眼圈
2014-12-16

  最近整理一些以前Canon G3拍的照片,看到不少花名册(相机的照片),整理完以后,发现当年我还真会败家,所以就整理出来,写几篇败家史,先从Nikon手动对焦相机开始吧!

 

  多年以来,似乎跟Nikon这个牌子没什么缘份,一直都不是我使用的主力系统,但是前后却陆续败了不少Nikon的MF相机来收藏及把玩。

 

  认识Nikon这个牌子,是我念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家族好多成员都在玩相机,家里也一直有很多中文及日文的摄影杂志可以看。

 

  那时是1970年代与1980年代衔接的时代,日系相机里Nikon / Canon / Pentax / Olympus / Minolta / Yashica / Ricoh / Fujica……各牌子百家齐放,而德国的Contax也忙着跟Yashica合作,Leica找Minolta配合,Rollei移到新加坡……

 

  Nikon在韩战时用他的镜头打出名号,1959年发表的大F在越战一炮而红,之后的F2更把大F的光荣发扬光大,1970年代,专业相机的代表无疑就是Nikon。

 

  前面提到家族很多成员都在玩相机,印象中:

 

  祖父:用Contax RTS, Minolta XD, Leica M2及Hasselblad。

 

  父亲:Leica M系列,Hasselblad,专长是黑白照片。

 

  姑妈:Pentax ES或是ES II。

 

  四叔:好像是Canon P(Canon的可换镜头RF相机)。

 

  五叔:Canon可换镜头RF系统,好像是Canon IV SB的样子, Rolleiflex TLR及Rollei 35,专长是幻灯片,他能够使用没有测光表的连动测距相机拍摄正片,并且曝光非常的准。

 

  很意外的一件事,竟然家族里的相机全部都是“非主流”,没人用Nikon及Canon的SLR(单反)。

 

  那个没有网络的时代,摄影杂志是非常害人的东西,不管是中文的的杂志,或是日本的Nippon Camera及Ashai Camera,看完一定数量的相机杂志以后,开始下定决心:我要败家!

 

  父亲有个很好的教育方式,当我们有兴趣学摄影时,不会买给我们,要我们自己存压岁钱来购买,他只做器材方面的咨询顾问,这让我养成非常珍惜器材的习惯。

 

  而五叔则是我的摄影启蒙老师,当初学摄影,多亏他的耐心答复我所有的疑问,让我对摄影有了一辈子的热忱。

 

  存了多年的压岁钱,加上祖父的部分赞助,买了第一台单眼相机: Pentax ME Super + SMC Pentax 50mm f:1.4 (机身没多久后就换成MX了),Pentax的败家史以后会另外写一篇。

 

  那时F3好像刚推出一年多,Nikon老玩家们的反应几乎是一面倒,把F3骂得狗血淋头,因为从F2到F3的转变太大了,由全机械变成全电子化,只留下1/80跟B这两级机械快门,当年大家对电子相机的信任程度还是偏低,尤其是F系列的顶级专业相机。

 

  刚停产的F2系列,因为Nikon用户对F3的不满一时造成洛阳纸贵,F2 AS跟F2 A库存机的价格节节上升,也让许多传统机械相机拥护者认为F2是Nikon最优秀的相机。

 

  当时我最仰慕崇拜的对象就是F2,那时候年纪小,虽然不是很清楚F2 AS跟F2A之间的差别,但是知道价格差很多。

 

  不管F2 AS还是F2 A,我幻想着拿Nikon F2拍照,那种满足的心理充满了整个脑海,也决定以后有机会一定要买台F2。

 

  当年立下的心愿,终于在多年后完成,从尖顶大F, 大F Photomic FTN, 尖顶F2, F2 SB, F2 AS, F2 A, F3 HP, FM2, FM2N, FE2, Nikkormat FT3……陆陆续续全部都有机会败入(虽然不是同时拥有这些相机),这种败家的感觉真棒。

 

  原帖链接:我的Nikon手动对焦单反败家史

 

#p#

  1983年:

 

  FM2:

 

  虽然用了一段时间的Pentax,但是心里还是一直念念不忘Nikon,因为当时心里Nikon是Pro的象征。

 

  而FM2刚出来不久,破天荒的1/4000快门,真的是太帅了,为了那破天荒的1/4000,为了Nikon的品牌形象,我决定把Pentax MX换成Nikon FM2。

 

  说换很简单,但是预算是最大的问题,必须先把Pentax系统处理掉,才能入手。

 

  刚好大哥的朋友想入手Pentax系统,在我的威胁+利诱下,邱兄买了我MX + 三支镜头。

 

  用这笔钱买了FM2机身,然后在一间二手器材店店,买了AI 35mm f:2及AI 85mm f:2。

 

  或许是对50mm这个焦段不是很感兴趣,我蛮喜欢35mm + 85mm这个组合,觉得比28mm + 50mm + 100mm这个组合实用。

 

  印象中FM2有三代:

  1. 第一代是1982年发表,蜂巢式钛质快门,是世界上第一部达到1/4000秒的相机,闪灯同步为1/200。

  2. 第二代应该是1983年或是1984年吧?还是采用相同的蜂巢式钛质快门,但是闪灯同步提升到1/250。

  3. 第三代应该是1988或是1989年,采用类似F-801的铝合金快门。

 

  优点:

  1. 简单实用,耐用。

  2. 可换对焦板。

  3. Nikon的系统庞大,有丰富的镜头及配件可以选择。

  4. 对Nikon AF SLR的用户来说,FM2是台最安心的备机。

  5. 重复曝光。

 

  缺点:

  1. 快门锁与拨片杆在一起。

  2. 快门声音大了点。

 

  一代及二代的蜂巢式快门帘:

 

  虽然这张图片是FE2的图片,但是FM2一代及二代的快门设计是相同的,都是蜂巢式。

 

 

  三代FM2的铝合金快门帘:

 

 

  Nikon FM2N:(这台不是1983年当年买的那台,是多年后买的。)

 

 

  FM2有着非常简约的设计,非常的经典:

 

 

  背面:

 

 

  机顶:

 

 

  日本制造:

 

 

  买了人生第一台Nikon后,兴高采烈,在几个周末拿着FM2及两支AI镜试机试镜,为了有较严谨的测试,我使用Fuji的反转片。

 

  拍摄的过程对Nikon扎实的做工很满意,两支AI镜头的手感也非常好,但是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常常快门按钮按不下去,错失了一些精彩的瞬间。

 

  各位或许好奇是否我买的FM2有瑕疵? 答案是没有,问题是在于使用习惯。

 

  为什么用不惯FM2?两个原因:

 

  1. FM2的快门锁在上片拨杆,如果在预备上片的位置可以启动快门按钮,如果把上片拨杆靠近机身的话,快门按钮锁上,无法击发快门。

 

  而Pentax MX的快门锁在快门按钮旁,跟上片拨杆一点关连都没有,用惯MX后,这个习惯很难改。

 

  2. AI/AIS镜头的抗耀光能力不如Pentax SMC,拍了两卷反转片,大部分都是逆光照片,跟Pentax比起来有点惨,尤其是35/2那支。

 

  后来把那台用不惯的FM2 + AI 35mm f:2 + AI 85mm f:2卖给一位简姓朋友,事后对AI 85/2这支镜头倒是蛮怀念的。

 

  跟我无缘的Nikon,只用了一个月,拍了两卷后就后悔了,马上央求大哥的朋友把Pentax MX及几支镜头回卖给我,就这样,从1983年一直到1995年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再接触Nikon相机。

 

  AI 35mm f:2:

 

  这支的耀光控制,跟Pentax的镜头比起来稍微差一点,除了这点,倒是支实用的镜头。

 

  照片上的镜头不是1983年买那支,而是后来再度买进的AIS 35mm f:2。

 

 

#p#

  1995年:

 

  没有缘份的Nikon F90:

 

  1995年,决定进入AF SLR世界,在Nikon F90及Canon EOS 5之间犹豫不决,在咨询家父的看法后,最后决定购买F90 + AFD 28-70mm f:3.5-4.5 + AFD 70-300mm f:4-5.6。

 

  之前不是有说到跟Nikon无缘? 真的是没有缘份,决定买F90后没多久,刚好老板的岳父有一台二手的Canon EOS 1要卖,几天的把玩研究EOS 1这台旗舰后,又让我再度抛弃Nikon,决定不买F90了,AF SLR使用Canon EOS一直用到现在。

 

  2000年之后:

 

  公元两千年以后,慢慢进入数字的时代,我却逆向行驶,开始在二手市场找大F,F2,F3……为了就是圆当年高三在台北实习时,在博爱路及汉口街相机街立下的心愿。

 

  很多人是玩镜头,而我是玩机身,因为机身比较好玩,可以把玩,欣赏那机械快门某些速度的牵丝感,而且玩镜头的话,要拍很多反转片来测试每支镜头的调性,老实说,在底片时代,我没那个兴趣及时间。

 

  大F:

 

  1959年Nikon大F的发表,对之后摄影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说句夸张一点的话,可以说Nikon F改变了这50年来的摄影史。

 

  在大F发表之前,摄影界的主流是连动测距相机,那个时候Leica如日中天,把Contax及远在日本的Nikon和Canon的连动测距相机在专业市场被打得喘不过气来,让日本厂商决定慢慢放弃可换镜头连动测距相机的市场,转向SLR相机的发展。

 

  那个时候Leica M3及M2没有实力可以抗衡的对手,Nikon了解无法与Leica正面竞争,因此以Nikon SP(连动测距相机)的机身研发出一台“系统化”的SLR。

 

  Nikon F有可换的观景器,100%的观景器视野,有超广角至超望远镜头可供选择,有微距镜头,蛇腹,闪灯……,一切专业人士的需要,Nikon F几乎都可以满足需要。

 

  有人说,如果玩Nikon而没有玩过大F的话,那不能算玩Nikon,由此可知大F在Nikon用家心中的地位。

 

  1959年的大F,经由1971年的F2,1980年的F3,1988年的F4,1996年的F5到2004年的F6,为Nikon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尤其是新闻摄影,在各种战乱及新闻事件中,Nikon总是忠实的为摄影家们记录一切。

 

  由于有不同的观景器,因此也造成多版本的Nikon F:

  Nikon F: 1959–1974年: 尖顶眼平观景器,当初是最便宜的观景器,但是多年后,由于构造简单简洁,外型古典,却成为最抢手的观景器。

  Nikon F Photomic: 1962–1966年,有测光表的Nikon F,印象中好像是非TTL测光。

  Nikon F Photomic T: 1965-1966年,TTL平均测光。

  Nikon F Photomic TN: 1967-1968年,TTL偏重点平均测光。

  Nikon F Photomic FTN: 1968-1974年,是Nikon F系列中最先进的Photomic,这个设计也一直沿用到Nikon F2 Photomic。

 

  当然,除了这些眼平观景器外,还有一些特别的观景器,例如腰平观景器,运动观景器及放大观景器等,适合余各种不同的特殊用途。

 

  我个人觉得最应该收藏的大F是尖顶的大F,因为最古典,没有电子零件,好好使用并定期保养的话,用个100年应该没问题。

 

  跟大部分的相机一样,大F也分银色版跟黑色版,由于黑色版的产量远比银色版来得少,所以在二手市场的行情比银色版来得高,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加上黑漆版不易保养,容易露铜,品相完美的大F价格相当贵。

 

  优点:

  1. 第一台系统化的相机,有丰富的镜头群及配件可以选择。

  2. 可换观景器及100%视野(对翻拍相当重要)。

  3. 可靠耐用。

 

  缺点:

  1. 快门按钮的位置偏后(F2已改善)。

  2. 后背的开启方式不方便(类似Rollei 35)。

  3. Photomic体积庞大。

 

  那些年陆陆续续买了好几台大F,为了方便阅读,我以型号排列,而不以败家先后次序排列。

 

 

  非常早期的尖顶大F:

 

 

  有测光头的大F:

 

 

#p#

  非常早期的尖顶大F 643XXXX:

 

  这台的品像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当初会买的原因是早期的大F。

 

  尖顶大F:经典。

 

 

  最早期的上片杆不是完全实心的,而是有点中空。

 

  早期的尖顶三角头,它的接目镜是长方形的,后来的版本改成圆形的。

 

 

  早期的大F有NIPPON KOGAKU TOKYO的刻字,后期改成Nikon。

 

  大F的快门按钮位置其实不理想。

 

 

  643XXXX这号码算是早期的。

 

 

  拆下来的三角头。

 

 

  后盖的设计是整个往下“脱下”,后来的Rollei 35也采用这种设计。

 

 

#p#

  一般尖顶大F:

 

  跟早期大F比起来,外观没有太大的差别。

 

 

  但是NIPPON KOGAKU TOKYO的刻字改成Nikon了。

 

  上片杆也改成完全实心。

 

 

  接目镜由长方形的,改成圆形的。

 

 

  自拍器拨杆也是相同的外型。

 

 

#p#

  Nikon F Apollo:

 

  晚期的大F改成塑料质的拨片杆,后来的F2沿用这种设计。

 

 

  自拍器拨杆的设计也不同了。

 

 

  漂亮的三角头:

 

 

  接目镜当然是圆形的,方便使用配件。

 

 

  历史的延伸:

 

 

 

#p#

  Nikon F Photomic FTN:

 

  虽然Photomic很大,很笨重,但是看起来还蛮威的,所以也入手一台Nikon F Photomic FTN。

 

  这个Photomic在当年看起来很Pro。

 

 

  上片杆是完全实心的。

 

 

  拆下Photomic后的机身,其实跟尖顶大F完全相同。

 

 

  那个时代,可拆观景器是非常Pro的。

 

 

  拆下来的Photomic。

 

 

  背面:

 

 

  电池装在Photomic里,后来F2 Photomic的电力由机身的电池供应。

 

 

#p#

  一些Nikon F的配件:

 

  吹球快门线,印象中与F2通用,这个时代应该没有人在用这种快门线了吧?

 

 

  快门按钮。

 

 

  闪灯座,印象中与F2通用。

 

 

  全新的Black Paint大F后盖。

 

 

#p#

  Nikon F2:

 

  F2跟他的大哥大F比起来,线条比较圆滑一点,不像大F那种有棱有角的感觉,一些用户也觉得F2的用料比大F更好,更加精致。

 

  但是大F,尤其是尖头的大F,观景器前方的”F”及与SP几乎相同的快门转盘/上片拨杆/回片杆及快门按钮,却比F2古典多了。

 

  F2跟大F一样有多种不同版本:

 

  Nikon F2: 1971年发表,采用没有曝光表的尖头眼平观景器DE-1。

 

  Nikon F2 Photomic: 1971年发表,配DP-1测光头,采用类似Nikon F Photomic FTN的Photomic,CDS测光,用指针显示测光。

 

  Nikon F2 Photomic S: 1973年推出,配DP-2测光头,简称F2 S,CDS测光,改用LED显示测光。

 

  Nikon F2 Photomic SB: 1976年推出,配DP-3测光头,简称F2 SB,是F2 S的升级版,改用SPD来测光。

 

  这DP-3测光头是F2系列中产量最少的测光头,产量甚至比尖顶三角头还少。

 

  Nikon F2 Photomic A: 1977年发表,配DP-11测光头,简称F2 A,是Nikon F2 Photomic的AI版,CDS测光,指针显示测光值。

 

  Nikon F2 Photomic AS: 1977年发表,配DP-12测光头,简称F2 AS,是F2 SB的AI版本。

 

  这里有各种观景器的产量,产量最少的是DP-3 (SB):

 

 

  几年下来,Leandro陆续购入了一台F2 AS,一台F2 A,两台F2 SB及一个DE-1观景器。

 

  当购买DE-1尖顶三角头后发现,这才是我要的F2,那些大块头的F2 Photomic以目前的眼光来看都显得有点笨拙。

 

  F2AS后来割爱给网友,一台SB割爱给好友,另一台SB则送给家兄。

 

  把黑色DE-1尖顶三角头装在F2 A的黑机身上,再配上AI 50/1.4,我想这就是我要的组合了。

 

  优点:

  1. 系统化的专业相机,有庞大的镜头群及配件群可供选择。

  2. 相当好的组装质量,耐用。

  3. 跟大F比起来,快门按钮位置及机背的打开方式都有改进,上片杆的设计也有所改良。

  4. Nikon的独门密笈,配合DP-12(F2 AS)及DP-3(F2 SB)时,可以测光到12秒。而所有机型的慢速机械快门也可以达到10秒(自拍器+T快门)。

  5. DP-12(F2 AS)及DP-3(F2 SB)在配合专用配件时,可以达到快门先决的自动模式。

 

  缺点:

  1. 以目前的眼光来看,Photomic测光头的实在有点笨重。

  2. F2的后背似乎都不是很紧。

  3. 闪灯热座的位置。

 

#p#

  Nikon F2 + 尖顶眼平观景器:

 

  让一切回归自然,最原始没有巨大外观的测光表,最少的电子零件,几乎完美的机械,那就是Nikon F2 pentaprism。

 

  F2尖顶观景器没有“F”字母,也没有像大F尖头观景器那么尖。

 

 

  跟大F一样,观景器上没热座。

 

 

  与大F相同设计的快门按钮。

 

 

  闪灯热座在回片杆旁,机身号码下面的按钮是拆观景器用的。

 

 

  景深预观,反光镜上升锁及自拍器。

 

 

  配合AI 50/1.4

 

 

  漂亮的尖顶:

 

 

#p#

  Nikon F2 Photomic SB:

 

  F2 Photomic SB其实就是非AI版的Photomic AS,也是产量最少的F2。

 

 

  机顶:

 

 

  DP3:

 

 

  背面:

 

 

#p#

  Nikon F2 Photomic A:

 

  我对Photomic A其实没有太大的兴趣,主要是对这台黑机身很有兴趣,这台黑机身 + 后来买进的DE-1尖顶五菱观景器,组合成F2 Pentaprism Black Paint。

 

 

  F2A

 

 

  Photomic A的转盘跟Photomic一样都是银色的,而Photomic AS / SB及S都是黑色的。

 

 

  DP11

 

 

  拆下来的Photomic A (DP-11)。

 

 

  钛金属快门

 

 

#p#

  Nikon F2 Photomic AS:

 

  F2 Photomic AS是当年(1980年代)最让我心动的Nikon机身,但是以现在的眼光来说,最让我喜欢的是反而是F Pentaprism及F2 Pentaprism。

 

 

  AS (DP12),AI版的DP3

 

 

  保证书,说明书

 

 

  F2 Photomic AS跟他的对手Canon F1。

 

 

  F2 Photomic AS跟它的下一代:Nikon F3。

 

 

  F2配件:

 

 

#p#

  Nikon F3 HP:

 

  1959年的大F及1971年的F2,把Nikon打造成专业的代名词,那时候,日本相机还没有强劲的对手来威胁到Nikon在专业市场的地位。

 

  Canon的F1虽然也是台系统化的专业相机,可是在专业市场里,它的占有率远不如Nikon。但是Canon也不是省油的灯,在专业市场拼不过Nikon,但是在中阶及入门相机用电子化来武装,那时的A1及AE1不论在风评及市场占有率上,都也相当好的成绩。

 

  Olympus也以OM-2及OM-2N这两部电子机在微距摄影领域颇有斩获,而在与日本Yashica合作后获得重生的Contax更是把电子化武装到极点,全部都是电子控制。

 

  在那种时代背景下,Nikon的研发团对认为电子化是未来的趋势,即使专业级的旗舰F系列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形下1980年Nikon发表了第三代的F相机: F3。

 

  从F2到F3的转变太大了,由全机械变成全电子化,只留下1/80跟B这两级机械 快门,当年大家对电子相机的信任程度还是偏低,因此无法接受完全电子化的F系列顶级专业相机(事后时间证明了大家的多虑,F3是一台相当可靠耐用的电子专业相机)。

 

  Canon跟Pentax算是比较聪明的,看到Nikon传统用户对F3的反弹,他们把NewF1及LX都采用电子/机械混合快门,当电池没电时,1/75(LX)或是1/90(NewF1)以上的快速快门还是由机械控制。

 

  一般说来,电池容易停摆的地方是寒冷的地方,1/75或 是1/90到1/2000这几级的机械快门在没电时也应该够用了。

 

  大F的外型给人一种有棱有角相当粗犷阳刚的感觉,但是似乎少了份细腻感。

 

  F2的外型则是在大F的有棱有角,粗犷阳刚的外型上,多了份细腻及圆滑。

 

  F3的外型又完全不同,非常圆滑的外型及上片杆中央的快门按钮,让我想到了Leica M系列。

 

  至于自动对焦的F4及F5,对不起,一点都提不起Leandro的兴趣,不过F6的出生年代,让人对Nikon的勇气拍手。

 

  F3的优点:

  1. 电子控制快门,光圈优先使得拍照更方便。

  2. TTL闪灯控制,让闪灯拍摄更方便。

  3. 维持了庞大的系统,100%观景器及可换的观景器。

  4. 比较有人体工学,右侧的小把手让相机抓起来更稳。

  5. 维持了Nikon相机耐用的传统。

 

  缺点:

  1. 观景器内的LCD显示不明显。

  2. 观景器照明实在够难用。

  3. 没有电池时,您就乖乖的只能用1/80秒吧。

  4. 没电时的快门按钮是在接环旁的一个小拨杆,它的设计实在有点蠢。

  5. 既然那么电子化了,为什么热座的位置还是在回片杆旁边呢?

 

  那些年先后购入了两台F3 HP,但是都在把玩一段时间后卖掉了,因为我觉得要玩Nikon还是要玩机械相机。

 

 

  配上AI 50/1.2

 

 

  快门按钮位置类似Leica M系列

 

 

  自拍器是电子式的

 

 

  排排站

 

 

  叠叠乐

 

 

 

  F3配件:

 

  枣红色F3的皮套非常吸引眼球。

 

 

#p#

  Nikkormat FT3:

 

  Nikkormat算是F2的平民版本,也是之后FM及FE系列的前身,Nikkormat FT3后来改良成为FM,Nikkormat EL2后来改良成为FE。

 

  机械快门的FT2是No AI测光,而FT3则是AI版本了。

 

  为什么会买FT3? 因为念高中时有位许同学因为家里开印刷厂,是所有同学里最早接触摄影的,他当年用的就是Nikkormat FT2,所以我就找台FT3来玩玩看。

 

 

  跟Olympus OM-1, OM-2相同的设计,快们转盘设在接环旁,个人觉得是不方便的设计。

 

 

  Nikkormat FT3给我一种非常非常坚固的感觉,好像蛮适合拿来砸核桃的。

 

 

#p#

  Nikon FM2:

 

  除了1983年的第一台FM2,后来也陆续买了两三台FM2。

 

 

  这个机身盖的设计真阳春啊。

 

 

  N = FM2N

 

 

  圆形的接目镜,方便使用配件。

 

 

#p#

  Nikon FE2:

 

  为什么会去买Nikon FE2? 因为喜欢FM3A机械/点子双频快门控制的设计,但是不喜欢那个斜斜的Nikon logo,还有就是价格偏高,尤其是停产后更被炒作得相当离谱。

 

  FM3A不就是FM-2N + FE2吗? 那么为何不花更少的钱买两台相机呢? 所以就在中古市场里各找了一台品相相当好的FM2N及FE2。

 

  FE2算是台相当方便的相机,当初80年代也算是风光一时,2002-2006年那段时间,有时候懒得带EOS系统出门,又需要用到微距及长焦镜头时,FE2就派上用场了。

 

  AI 24/2.8, AI 50/1.4, AIS 105/2.8 Micro及AIS 80-200/4这四支镜头是当初与FE2搭配的镜头,用这台相机曾经拍了一些Tigre水岛,Palermo公园,南部安地斯山脉,智利及Merlo的 照片,算是我买过的Nikon相机里,喂底片喂得最多的一台。

 

  以实用性来说,这台电子相机没有现代DSLR的方便,论趣味性没有机械相机的好玩,因此后来这台FE2跟FM2N几乎同时期卖掉了,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就好了。

 

  优点:

  1. 光圈先决曝光,比FM2的手动曝光方便。

  2. 有TTL闪灯。

  3. 耐用。

  4. 体积小。

 

  缺点:

  1. 少了点趣味性。

  2. 80年代初期的电子相机,还不是非常的放心。

 

 

  搭配AIS 105/2.8 Micro

 

 

  与FM2最大的差别: 多了A (Auto)档

 

 

  也多了曝光加减补偿

 

 

  验明正身: FE2

 

 

  简洁的设计

 

 

#p#

  FM2 / FE2配件:

 

  手动对焦SLR,我一直喜欢使用全毛玻璃井字对焦屏,Nikon F / F2 / FM2 / FE2 / Pentax MX / LX全部都换成这种对焦屏。

 

 

  以前一些相机买回来第一件是就是换对焦屏

 

 

  井字全毛玻璃,是我的标准对焦屏

 

 

#p#

  Nikon FM 10:

 

  其实这台不是Nikon制造,而是由Cosina公司代工,不过既然也算是FM系统,所以也买一台来玩看看,后来这台给当时11岁的女儿Cinthia使用,她拍了两三卷,曝光/焦点及构图都OK,算起来还蛮厉害的。

 

 

  香槟色的塑料机身

 

 

  还好接环是金属的

 

 

  验明正身

 

 

  垂直纵走金属帘快门

 

 

#p#

  Nikon EM:

 

  买Nikon EM又有另一个典故了,话说当年高中时我们有三位在玩摄影,许同学用Nikkormat FT2,林同学用Nikon EM,我用Pentax Me Super,所以我也找了台EM来玩玩看。

 

 

  快门按钮有种F3的感觉。

 

 

  跟Canon AV1, Pentax MV1一样,都只有光圈先决模式,没有手动快门控制。

 

 

  跟绝大数那个时代的相机一样,机背都有放底片种类卡片的小窗:

 

 

  原帖链接:我的Nikon手动对焦单反败家史

 

MF(7)
胶片单反(16)
尼康(45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