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闲聊镜头,徕卡m50、m35、m28、m75

闲聊镜头,徕卡m50、m35、m28、m75

色影无忌
晋山晋水
黑眼圈
2014-09-04

  题记:镜头少的时候,是用来拍片的;镜头多的时候,是用来收藏的。这些年片子拍得越来越少,镜头倒是越折腾越多。回想辛苦折腾回来的镜头和相机,大多静静的躺在防潮箱中。器材越高档、越多,用得越少。有时真有辛辛苦苦收集,却无从所用的遗憾。想起一首诗,用来形容发烧之路再合适不过。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首诗很绝。也可以理解成人生得意须尽欢,趁着年轻多烧点好器材,别到老了才想有闲钱升级器材。幸福就在眼前,不必等到辛苦劳动之后的未来。)

 

  但凡喜欢摄影的人,都同样喜欢器材。不喜欢烧器材的,恐怕和大熊猫一样稀少吧。不过,真正用来摄影,一机一镜或二镜就够了。其它纯属折腾。

 

  我开始用佳能40D,后来用5D2,曾经以为镜头会止于佳能红圈定焦24L、35L、50L、85L。直到有一天,索尼微单5N出现, 好奇于5N的CMOS评分(DxO)居然和5D2相差无几,开始转接康泰时g头。却一路走来,从康泰时g、蔡司zm、福伦达vm、到徕卡LM,镜头折腾了一大堆。前段时间,长时间没动过单反,干脆一股脑把佳能清光,换成徕卡M9P,从此不再摸单反。期间,相机也用过富士X-E1、爱普生R-D1X、索尼A7。

 

  徕卡M,有许多故事,也有许多众说纷纭的迷雾。徕卡最经典的镜头莫过于35mm和50mm,这也是我收藏最多版本的镜头。目前35mm有4只:八妹、七妹、asph、小八妹;50mm有3只,summicon 50 Rigid、summicon 第四版、50 1.4asph。这两个焦段,如果加上经手过的其它牌子,就更多了:佳能35L、福伦达vm35/1.2II、康泰时g35/2;佳能50L、蔡司g45/2、适马50/1.4、徕卡R50/2、蔡司zm50/1.5。

 

  今天闲来无事,闲聊一下徕卡镜头。

 

  原帖链接:闲聊镜头,徕卡m50、m35、m28、m75

 

#p#

  先说第一支镜头徕卡M50/1.4a。对这支镜头有特殊的感情,因为它走上了徕卡M的道路。始于无心,有一次出差香港,闲逛器材档口。结果大失所望,香港的很多档口器材卖得比广州还贵!晚上九点多准备回酒店了,最后在旺角星际城市,却发现有一支寄卖的M50/1.4a,上家刚买两个月,片纸不缺,比广州便宜2K。一时心动,这价钱即使原价转出也不亏啊!就这么入手。

 

  佛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许,这就是我和徕卡的缘分。

 

  如果说,在徕卡中只选一个镜头,我会首选M50/1.4a。50是徕卡的传家之宝,徕卡生产的第一支镜头就是1925年的50/3.5,可以说50mm的镜头是徕卡的顶峰。50镜头的双高斯结构,在80年代已经发展到顶峰,常规的技术已经不能改善镜头性能。徕卡2004年出的m50/1.4a可以说是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挑战。这支m50/1.4a用了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包括浮动对焦、非球面、最昂贵的玻璃,终于把标头向巅峰又推进了一步。特别是,光圈全开之下的对比度、分辨率都很强悍,这是任何其他标头都不具备的。加上虚化了得,实在是标头中的王者。

 

  来张器材照。3个m50。最亮骚的莫过于m50/2 rigid。

 

 

  m50/1.4a的强悍之处,f1.4光圈全开已经有非常好的对比度,对光线和细节的刻画非常了得。f1.4全开,分辨率竟然与前一个广受好评的不带apsh的m50/1.4的f5.6相当。可见有多么强悍。f2.8-f8的细节分辨率,可以和任何一支各个焦段的徕卡M镜相媲美。场曲也非常轻微。另一个出众的地方,是小巧精致,这也是旁轴镜头的精华所在。如果镜头硕大,光学性能再出众,也属平常,比如适马同等规格的镜头,口径和重量都要也比别家大一圈。对傻大黑粗的镜头,实在无爱。曾经入手福伦达vm35/1.2II,就是因为又大又重,最终转手了。

 

  看看f1.4在5n上的表现。

 

 

  曾经用5n转接m50/1.4a,在动物园隔着100多米拍动物,局部再裁剪一小块,把它当长焦用,那细节仍然是丝丝入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m50/1.4a的色彩通透、明亮、油润。这个特性即使是在暗光下,也依然色彩饱和度很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油润。而大多数标头在暗光下色彩通常都显得暗淡。m50/1.4a是弱光神器。看看暗光的表现。转接索尼A7。

 

 

  如果只选一支镜头,我会毫不犹豫选m50/1.4a。这也是最能代表徕卡经典的镜头。另外也有两支1.4神器,一支是35/1.4a,全开光圈表现不及m50/1.4a;另一支是R50/14rom,被广大爱好者誉为标王,实际表现略逊于m50/1.4a。

 

  m50/1.4a也有弱点,就是近距离表现,浮动对焦针对1-3米作了大幅改善,0.7-1米的分辨率下降比较明显,需要f5.6之后才有高质量表现。近距离的表现,那是summicon 50的特长。

 

  m50/1.4a在索尼5n上给我留下许多美好回忆。A7上拍过几回。在m9上,备选镜头太多,反而还没有实拍过,不能充分展现这支镜头的魅力,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只能待以后再补了。

 

#p#

  继续第二支镜头,(2)徕卡M50/2

 

  50mm是双高斯结构的顶峰,也是最为成熟的镜头结构。徕卡1953年开始生产summicron 50,至今版本众多。通常分法,有一代缩头版、二代银色DR版和rigid版、三代无对焦拨杆版(镜身没有印“50”)、四代月牙版、五代现行版(内置遮光罩)。

 

  我手上这支为德产四代月牙版。精致小巧,E39口径,重量仅为195g。

 

  各家标头都是成熟的双高斯结构,徕卡拥有的是更好的玻璃和做工。四代summicon 50前后用了四片LaFN2高折射率玻璃,出片色彩特别浓郁。风格是典型的现代镜头,反差大,这一点与Rigid有明显的区别。如果想知道反差大小对成像的影响,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软件中调节对比度,很明显的看到对比度越高,色彩越鲜艳,但对比度太高了,景物(比如树叶)开始失去细节,黑成一团。M50/2被誉为镜头的典范,从f2开始拥有极高的分辨率。M50/2近拍性能非常优异,也没有场曲。与康泰时g45相比,g45的分辨率更为强悍一些,但M50/2对暗部层次的表现非常完美,这也是徕卡的特点和优势。第一次用A7上转接M50,对它的色彩和近拍能力特别赞叹。

 

 

  第三支镜头,(3)rigid 50

 

  rigid头是徕卡50中的第二代,有两个版本,银色DR版和银色rigid版。rigid最近对焦距离是1米,DR增加了对近距离的支持,通过特殊的对焦结构,可以支持0.48米-0.88米,同时可以附加对焦眼镜,所以称为Dual Range或Near Focus。两者所用镜片玻璃和结构一样,性能也一样。DR版由于对焦螺旋突出,在有些机型上不能使用,通用性大打折扣。rigid版最令人称道的是它的做工和外型,堪称最美的徕卡镜头。其做工极为精致,是徕卡镜头中的极致。rigid 50或八妹、小八妹,总得入手一只,才能体会徕卡极致的做工,银色镜头做工堪称徕卡史上最好!

 

  我这支rigid是去年在香港尖沙咀天祥入的,本来只是想陪朋友逛逛,没想到看到两支rigid,店员也很热情,随便把玩。一拿起来,爱不释手。另外一支,镜片完美,外观完美,但是对焦不够顺滑。我手上这支,外观不及另一支,但镜片完美、档位清晰、对焦顺滑,手感极好。犹豫难定,还让朋友看了半天,最终选了这支。手上这支223开头,66年生产的,67年rigid就停产了,能够买到66年的实属难得。真是一次难忘而愉快的购物经历。

 

  DR版和rigid版反差中等,是徕卡传统的低反差镜头(高分辨率低锐度),自此之后,徕卡50的镜头都是高反差风格。RIGID是传统与现代的分界线。值得注意的是,rigid的镜头镀膜软,很容易被一手用户划伤。要找一枚镜片完美的rigid需要一点运气和缘分。rigid在大光圈的时候,反差不及现代镜头,拍出的照片直观感受是锐度低、颜色清淡,优点是层次丰富、过渡柔美。f5.6的时候,反差和锐度大幅提升,可以媲美现代版的summicon 50。

 

  如果你想体验传统徕卡镜头的味道,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支镜头,况且它的做工万中无一,光是抚摸已经令人心醉。

 

  来一张A7转接rigid。

 

 

#p#

  我来张m28/2.8,拍自家人可以很近。

 

 

  m28的荷塘。

 

 

#p#

  4、徕卡M35/2apsh

 

  徕卡35和50一样,版本众多。徕卡35一代是八妹,大名鼎鼎的八枚玉。二代是六妹,战争时期,做工有所下降,素质在徕卡35中也缺乏特色,不太受人爱。三代七妹,也是一代传奇。四代现行版,m35/2asph。我是先入的asph版本银色,银色做工要比黑色好很多,不过也要重一些。asph是专为数码优化的,大光圈的反差高、锐度高、色彩浓郁,风格讨喜。这个就不啰嗦了。

 

  通常的困惑是35/2a还是35/1.4a,这个是个大问题。简单来说,当代35/1.4a和50/1.4a牛X的地方,就是把35/2a和50/2在f2光圈的素质推到了f1.4,毫不妥协,而且在f2之后,也能保持和35/2a和50/2一样的素质。所以牛X,价格也牛X!对于50焦段来说,大一档光圈,虚化好很多。由于50焦段经常拍人像,大光圈不可或缺。至于35焦段,1.4和2真不是什么多大的问题,这个焦段大一档光圈虚化也好不到哪去。只有经常在暗光下拍片,直接用1.4拍片,35/1.4a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对于手头有点紧的色友来说,福伦达35/1.2II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除了大点、重点,vm35/1.2II的素质和m35/1.4a的素质已经相当,两者实在很难分辨出多大区别。

 

  35/2a和35/1.4a用了新的设计思路,后片不是凸面,而是凹面,同时后组突出,很接近成像面。这种设计提高了反差和锐度,但是对于喜欢转接在索尼A7上的朋友来说,却是※※烦。后组太接近coms了,以致边角劣化严重。直至f5.6,边角分辨率才会好转。若论转接A7,这两只镜头的效果不如七妹、不如康泰时g35,转接A7效果最好的是vm35/1.2II。

 

  这是35/2a转接富士X-E1的片片。

 

 

 

 

#p#

  接着说说七妹m35/2

 

  几个m35的镜头里,最喜欢的还是七妹。

 

  七妹是现行版m35/2的前一个版本。七妹号称“散景之王”--“the king of bokeh“。对于这个散景之王,网上有很多谬误。一种是把它的焦外虚化和其它镜头的焦外虚化进行100%放大比较,看它的焦外虚化程度,结果发现虚化还不如现行版m35/2asph。另一种谬误是认为七妹的虚化并不是强在最大光圈,而是f5.6的时候,虚化是最好的。

 

  其实,七妹真正的价值,包括散景之王的称号,是在于它的层次过渡,从成像的焦点从焦外过渡的特性,过渡非常顺滑,焦外的物体能够保持良好的轮廓。这种特性使得它的大光圈能够有一种特别柔美的气氛,立体感也更强。从技术角度来说,这是由于七妹的像差校正不完全。

 

  以光学更加完美的35a版本作为对比,像差校正越完全,物体成像越集中于一点,焦点也就更锐利;离开焦点之外,光线迅速发散,影像迅速模糊。从视觉上来说,就是焦外模糊,轮廓难以辨认。对焦的时候也可以发现两者的区别,七妹在焦点前后物体仍然清晰,asph偏移焦点之后物体迅速模糊。

 

  可以说,七妹和asph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计思路。七妹是光学与美学的折中。同时七妹特别小巧,是最轻巧的m35。在f5.6之后,七妹要强于asph,反差大,色彩饱和度高,使得它也非常适合拍风景。

 

  第一次用七妹,是转接在A7上,层次过渡和立体感带来惊喜。

 

 

  七妹在m9上的表现。非常喜欢这种柔和的调调。

 

 

  七妹小光圈。

 

 

#p#

  对于八妹和小八妹,先说小八妹徕卡M35/2.8

 

  徕卡35镜头版本众多,小八妹却有独到之处。价格不高,做工一流。八妹和小八妹,两者总要拥有一个,才能体会50-60年代徕卡鼎盛时期的做工,在抚摸的同时还可以体会徕卡的历史和影像风格。小八妹的锐度和色彩极为优秀。中心区(镜头区域大约0-10mm之间)分辨率奇高,这区间的分辨率轻松超越M35/2a、M35/1.4a、七妹、g35和福伦达vm35。这段区域覆盖了人文拍片的常用区域,十分实用。畸变几乎为0,优于m35/2a和m35/1.4a。

 

  有一次在香港,老板热情地拿出60年底的徕卡镜头目录给我看,当时八妹的价格是650港币,小八妹是480港币,两者的差价并不太。可见小八妹的优秀。如果要说缺点,也有,就是较小的光圈、轻微的场曲和稍弱的边缘分辨率。小八妹收到f8的时候,整体分辨率达到最优。但边角分辨率始终达不到八妹、七妹的水平。

 

  总体来说,小八妹是人文好镜头。加上入门的价格,是广大徕卡迷的福音。

 

  这里借用海纳人兄的片片,色彩饱和,立体感超强。

 

 

  简评小八妹--入门价位,小巧精致,一流做工,徕卡老头风格,层次柔美,中心分辨率奇高。

 

  七妹。

 

 

  七妹,因为小巧,所以旅游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它。

 

 

  强烈的阳光,浓郁的阴影,大光比下CCD比coms有明显优势。

 

 

#p#

  来两张八妹。

 

 

  八妹发色清淡、内敛,饱和度低,颜色偏黄,还真不太习惯。

 

 

  手上这支八妹,20号段,逆光效果挺不错。逆光比顺光出彩。

 

 

  用了两天八妹,从陌生到有点熟悉。这张是典型的八妹风格。发色清淡、内敛,颜色偏黄,对比度低,大光圈边角锐度低。拍彩色努力适应中。

 

 

#p#

  35/2asph,明显色彩浓郁。

 

 

  35/2asph,明显的色彩浓,反差大,不如八妹含蓄。

 

 

  原帖链接:闲聊镜头,徕卡m50、m35、m28、m75

 

M28(1)
M35(2)
M50(10)
M75(1)
徕卡(11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