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A7带我第一次感受索尼相机,第一次感受索尼蔡司镜

A7带我第一次感受索尼相机,第一次感受索尼蔡司镜

色影无忌
Bonai
黑眼圈
2014-07-25

  A7入手刚好一周。之前很少关注索尼相机,因此甚至完全忽略了全幅微单发布了这种业界大事,现在回想起来颇有种有眼不识泰山的感觉。从知道A7到入手,不过两三天时间(非常感谢西单Apple Store里的一个小弟弟,非常耐心的解答我关于自家产品的问题的同时,还不忘给我推荐各路前沿好物!)。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它已经是一个完善的开始,值得去见证。试想一个胶片时代的标准画幅放到一个胶片时代的标准机身尺寸里,为了实现这件事的数码化,走了将近20年。我们有机会站在原点看一个新时代的崛起,是幸运的。话说我购入A7的当天,刚好跟朋友去水长城郊游,我拿着一个D800+S24-105 F4 Art,朋友用我新买的A7。翻山越岭下来,体积和重量的优势已不必说,一个是整整4斤的组合,另一个是2斤都不到的组合(A7+24-70 F4),那真是每一阶山路,都衬托着别人的幸福。

 

 

  回来看朋友拍摄的照片,虽然没有什么成功的作品,但是却也让我安心的感受了全画幅的那些固有优势,扎实的成像、层次丰富的色彩,跟大机器是没什么差别的。但24-70 F4这颗头给我的第一感觉并不惊喜,甚至有种『果然不过是索尼搞出来的贴牌货』的感觉,乍看之下100%的锐度实在不理想,边角分辨率衰减也比较严重,感觉比较松散发肉。就在我抱着一种『算了,本来也没期待索尼能搞出什么好头』的心情导出一张2000x1300的小图的时候,我竟然被那种笑谈般的“德味大师欣赏了”的影调震撼到了!我一向对膜拜一些硬件设备所能形成的独特感觉的论点是嗤之以鼻的,却深深的为这种幽幽的润泽和绮丽的亮部染色及色彩过渡所打动。一向跟『索尼大法好』保持距离的我,平时都是用的日系设备,很少关注德头的表现,尤其那些被捧上神坛又缺乏客观考据的影调啊感觉啊的说法,我更是鲜少买单,习惯了日本镜头那种清晰明快的平淡之后,猛然间在自己显示器上跳出这些个幽然润泽,实在是令我欲罢不能。

 

 

  原帖链接:A7带我第一次感受索尼相机,第一次感受索尼蔡司镜 (24-70 F4 / 35 F2.8)

 

#p#

  遂又赶紧在网上订了一颗35 2.8,第二天就收到了。小巧,真是小巧,比想象中还小巧!迫不及待装在机身上感受这熟悉的35mm视角,世界顿时变得明亮亲切又踏实。旋即冲到楼下拍一些花花草草回来,放大一看果然优势明显,作为定焦头,光圈全开的锐度超过我的期待,而且边角分辨率的衰减远远不如24-70严重,加上便携小巧,可谓物超所值。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中心以外的区域(不止边角)的通光量明显较低,RAW片在Lightroom里面的镜头矫正前后,目测中心外的曝光值有近0.7-1档的差距。好在Lightroom的镜头矫正非常强大,让一切不留遗憾!

 

 

 

 

 

 

#p#

  作为FE产品线的初代机,A7还是令人满意的。经过一周的使用,拍摄了千余张照片,较为深入的体验了一下这台相机。虽然如同其他家初代机一样,存在着各种不完善的细节,但经过对基本操作功能按键位置的简单了解,便可以很快的上手,可谓易用又堪用的高性能机型。我之前没有用过任何一款NEX或者阿尔法单电,并不了解索尼这些发烧机型的演进过程,或者FE线沿袭了多少它们的开发思路,因此A7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认识。几年里,一路从富士的X100, X-Pro1用下来,我很理解高画质便携相机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完善过程,而令人庆幸的是A7的起点还是非常高的,已经不需要一版一版的等待固件更新以求满足基本需要,或者期待下一代机器有质的飞跃来救离苦海。诸如快门声音又大又难听,高感到底好不好这些个事情究竟在实际拍摄中是什么情况,我个人觉得你还是要用心用过才有发言权。A7作为第一代,已经是十分堪用的产品了,上乘的画质,高效的机身,快速的自动对焦系统和先进的手动对焦辅助功能,一些操控上的别扭感已然瑕不掩瑜,让这台机器可以站在一个明星舞台的中央,接受各种严苛观众的检验。

 

 

 

 

  很多人诟病的外观,我个人很喜欢。设计简洁古朴,既对形式有所表达,又对功能有所兼顾,互不偏倚,可谓上乘。买一块3M黑胶布,在军舰头上一贴,严丝合缝,连质感都接近,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在街上走起来。手握着这样一款便携又可靠的高画质相机,再加上蔡司镜群的加持,胸中的自信和踏实感也提升起来,让人着实对索尼FE的未来充满期待。

 

 

  原帖链接:A7带我第一次感受索尼相机,第一次感受索尼蔡司镜 (24-70 F4 / 35 F2.8)

 

α7(54)
索尼(50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