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漫话Contax的RTS III相机

漫话Contax的RTS III相机

无忌原创
135F2DC
guxuechang
2001-05-15

  进入摄影论坛已经有几个年头了,感觉在所有论坛中谈论比较多的是AF自动相机。不错,当今以日本相机几大生产商为主的AF自动相机可以说领导着世界潮流,各家的旗舰产品在功能上和机能上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很多数摄影爱好者谈论的主要内容不外乎相机有几个对焦点,AF的速度有多么快,相机具有如何多的功能等等。不错,在我初入摄影之门的时候,也是不加思索地将AF自动相机作为先决条件来考虑,选择的。


  但是,随着对摄影爱好的深入,才渐渐发现摄影器材和摄影方式的世界是那么地博大和复杂,相比而言,AF相机带个我们的乐趣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不大部分。如果仅仅将自己局限于自动相机那就太可惜了。虽然自己的爱好在进一步深入,时时感到自己的一生可能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去充分体会那种乐趣。


  众所周知,Carl Zeiss镜头在相机镜头领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此占且不论它的种种神话般的传说,为了通过蔡斯镜头表现世界,相机显然是必不可少的。就如同有人陶醉于Nikkor的锐力,就少不了F卡口的相机; 同样有人赞赏佳能超声波马达镜头的宁静和快速,就离不开EF卡口的相机。当今使用Carl Zeiss的135SLR镜头的主要条件是你必须拥有Contax相机。


 


  先看一看配合蔡斯镜头的Contax相机制造商是如何对自己提出要求的。以下摘自它自我标榜的理念:以最佳地表现美丽的影像为主题,驱使能够考虑到的所有技术而制作相机! 那么,为了实现这种最佳表现,必须100%地发挥Carl ZeissT*镜头的超高描写力。它们注意到一个问题,虽然所有镜头的设计是以胶片处于完全平整状态为前提的。而遗憾的是,实际上胶片在压板上的平整度不尽理想,一般在过卷的第二张其平整度大约为15微米,而随着过片状况有所改善,在第10张其平整度仍然有12微米左右。这会带来什麽后果呢? 以85mm/1。4镜头为例,若被摄主体距离为3米时,当光圈全开时其胶片的不平整会导致约15mm的对焦偏移! 这足以影响实际纪录影像的清晰度。那么如果被摄主体距离更近的话,那么其影响将加剧。


  针对这个问题,Contax导入了RTV实时吸附系统(Real time vacuum)在快门动作之前,在胶片和压板之间形成负压使胶片在拍摄瞬间紧贴压板,使胶片平整度达到2微米以下的程度,从而在硬件上最大程度保证实际获得的影像的高清晰度。装载这种使胶片平整度提高近10倍机构的就是Contax的骄傲-----RTS III。


 


  我们知道,一般的135相机的卷片速度达到1秒数幅,但是这是在胶片和压板之间没有太大的摩擦力情况下实现的。RTS III这种负压使胶片在拍摄瞬间紧贴压板是无法强行卷片的。那么它的系统在实际拍摄中是如何运作的呢? 来看看RTS III拍摄1幅照片时相机内的机构的动作过程。以动作先后为序:快门钮释放---RTV动作(胶片开始吸附),同时光圈收缩----反光镜上升----快门动作----快门后帘动作结束----RTV停止(停止吸附胶片)----光圈回复----反光镜下降----马达过片。


  显然它比一般的自动相机的单张过程要复杂,RTS III也实现了高速过片的功能,达到了5fp/s! 此时你会对这个实时吸附系统的精妙而赞叹不己。


  看看RTS III的主要指标:快门手动时B,4s-1/8000s,自动快门时32s-1/8000s,暴光模式Av,Tv,M,同步速度1/250s,X接点1/125s,2s和10s两种自拍,多重暴光,ABC包围暴光(刻度1/2--1),暴光补偿(1/3刻度,正负2),3毫米点测和中央重点测光模式,5种可更换取景屏幕,接近100%的取景率,电子景深预测,反光镜锁,电磁和机械两用快门线插孔,纵向拍摄用快门等等。可以看出,它具有比较高的指标,一些主要功能都是很实在的,没有太多的花哨。


#p#

  再看看它的机身。其骨架采用铸铝合金,为保证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和轻量的机身,上盖板采用镁合金,下盖板为钛合金,手持部和前面板采用金属。机内采用3个马达分别独立驱动快门机构,过片,回片等机构。RTS III拿在手中,你立刻就会感到它的份量和充实的"密度"感(请允许我使用这个词),个人以为手感要好于尼康F5。依照Contax的一贯作风,顶部设置也简洁明了,左部为暴光模式兼速度拨盘; 右部内侧为ABC包围暴光,暴光补正兼胶片感度设定拨盘; 右部外侧为卷片速度选择拨盘。最右侧有指甲盖大小的液晶面板显示胶片张数。个人一位这有个好处,即使相机使用环境恶劣表面损伤严重而导致液晶失灵,那也仅仅是个胶片张数信息,不会给你的摄影习惯带来太大的不便。RTS III的整体感觉是"手动感"十足,造型也美观大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光圈优先模式下拍摄,操作感极佳:左手托着镜头,拇指调节光圈,大拇指位置刚好位于侧光模式变换钮和景深预测钮上。


  它的取景器内的左侧从上到下列有4s-1/8000s的液晶显示,和一些相机表示不同的在于,当处于M暴光模式所设定的速度值在闪烁,而相机当前测光值为时常亮。它们两者的差异一目了然,摄影者很容易把握此时暴光程度。取景器内下部显示胶片号,闪灯点测刻度(0。5档步进,正负2档),闪灯显示,光圈,暴光模式,正负补正表示(可惜没有数字),测光模式。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整体上主要信息量充分而集中,仅仅集中在左侧和下侧,摄影者可以集中精力注意被摄体而不太会受过多信息的干扰。


  最后说说RTS III更特殊之处。一是它的快门时滞很小也很轻盈,按照Contax的相机设计理念,时机的正确把握对于摄影家是至关重要的。可能没有AF的牵制,使得RTS III的快门(严格说是快门钮)具有超乎常识的反映速度。只要你决意拍摄眼前的景物,它好像非常理解你的心情,刹那间快门就随你的意志而落,而且声音是那么轻柔和爽快。真爽! 这些都反映出Contax的Real time system的理念。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很不适应,因为没有一般自动相机的那种"半按"的触觉,时常走火,浪费胶卷。


  RTS III的利器更在于闪灯预闪点测功能,这是目前为止其他相机所不具备的功能。说到TTL闪灯调光和预闪功能很多人都了解,像尼康的3D调光,佳能的E-TTL都具有预闪功能,精度也很高。不过也有遗憾之处:你无法知道你所注目的某一点到底在闪灯下具有多少亮度,我想,想知道的人肯定有一些。


  另外,预闪之后你也无法停下来调整补光了,因为你不用说停下来,你的肉眼甚至连预闪和正式暴光都无法区分。那么RTS III就能够满足你以上的要求! 它是通过位于相机镜箱的底部的SPD点测元件测量取景器内中心直径5mm范围内的预闪景物亮度,并将它和当前光圈所获得的正常暴光值的差异,显示在取景器下部,步进为0。5档,最大显示正负2档。以次差异你可以调节光圈或者闪灯的输出,再通过预闪测试,直到你满意的暴光为止。说了半天,这是因为RTS III的预闪仅仅是闪灯和光圈动作,快门和过片不动作。这个点测元件也是和一般点测光模式共用的,不过那时测光直径为3mm。


  这个功能个人认为在一般的静物,人像等室内摄影时很有价值,也很好用! 不论你是否拥有Contax闪灯,什么闪灯都行,只要能够调整输出; 不论你是否多灯联闪,都可以运用。我就使用2只Nikon闪灯,虽然它们用在RTS III上不能实现TTL联动。不过有一点要注意:MM有可能被多次无效的预闪测试所击倒!!


  哎,好话和瞎吹再多,RTS III也有不足之处。主要问题是和长焦镜头配合使用时,虽然平衡感不错,但是它的右手持握感觉不佳,总有点手贴不实抓不稳的感觉。加之Carl Zeiss望远镜头对焦环的阻尼相对比较大,对焦行程也长,对焦很花时间也很累手,抓拍很辛苦! 不过这些在使用中望远以下的镜头时都没有问题。


  最不满意的是光圈优先模式下的暴光补正和不具备补正量的显示。由于没有一些自动相机的"法论",须用右手调节拨盘并目视确认。M模式下速度调节拨盘在左侧,设定等等很影响拍摄速度和韵律,紧忙乎。作为手动对焦相机,还是嫌机身稍微重了一些。如果重量为900克上下就好了。当然,如果使用镜头为中望远以下的镜头的话,重量不是问题,平衡感很好。


  总的来说,RTS III的设计充分反映了Contax对摄影独特的理解和对Real time system的理念。它的操作系统和拨盘布局和其他Contax相机非常相似,具有继承性。简单明了的操作方式,使一般的摄影者很快就能操作该机进入拍摄状态。并在摄影中能够集中精力关注被摄体。这些都是它不同于当今的一些流行的自动相机的地方。由于它的可靠的设计和简洁的机构,一流的指标,可以说是当今为数不多的MF相机的代表之一。


  纵观当今相机史上,它的第一台RTS相机生产于1975年,是第一个采用电子快门的,当时相对应的是尼康的F2,佳能的F1。它在当时的技术实力可见一斑。由于受当时制造技术的局限,有反映不少相机的故障率比较高。不过,自1982年上市的第二代旗舰RTSII以来,Contax相机的质量稳步上升,已经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可以使用Carl Zeiss的135SLR镜头也为他增添了光彩!


135(15)
Contax(18)
III(16)
RTS(1)
胶片单反相机(23)
猜你喜欢